商語廣播:星洲「治水」值得借鑑

香港曾經歷過四日供水一次的苦況,幸在國家的關顧下,自從有了東江水供應後,食水沒有後顧之憂。同樣水源匱乏的新加坡,卻沒有那麼好彩,日常用水一向只能單靠鄰國馬來西亞輸入,當兩國遇到甚麼糾紛,經常擔心對方斷水,處境陷於被動。

沒有水,誰都無法生存。在新加坡立國之初,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曾說:「在活命水面前,任何政策都得屈服。」因此,當時李光耀堅持要與馬國簽署一份供水合約,並聲言會為了護水而不惜一戰。對新加坡來說,水之珍貴,可想而知。

筆者近日和新加坡駐港領事餐敍,聊到水資源問題,原來新加坡為了擺脫食水供應受制於人,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們已開始設法「治水」,包括研究海水化淡,以及圍海築堤蓄水等。經過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的海水化淡科技已進身世界一流,除了可以滿足本身四分之一用水的需求,相關的科技還可外銷,尤其中東地區,對此興趣甚濃。至於現時成為新加坡熱門水上活動中心的濱海堤壩(Marina Barrage),其實是一個圍海築成的水庫,以自然沖淡方式蓄水,目前可為當地提供超過一成的用水。

水資源短缺,本來是新加坡的最大威脅,但當地政府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以積極的態度把壓力化為動力,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結果終於取得突破。該國現不僅有信心到二○六一年與馬來西亞供水合約到期時,能夠實現食水百分百自給自足,甚至可以有淡水輸出。這種把缺陷變成強項的精神,值得香港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