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不力連環錯 食難安心官之過

內地哮喘豬肉流入香港市面,不僅威脅市民健康,更因資料出錯連累無辜,引起怨聲載道。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公開認衰道歉,承認政府把關不力,考慮賠償商戶損失,但事發多日他仍搞不清楚問題豬肉如何流出市面,僅承諾檢討機制及提交報告,這種出問題就藉口檢討以推卸責任的公關手法,人們早已屢見不鮮。

事實上,只要梳理一下今次食安問題發生的時間表,不難發現屬於一條龍出錯,並非一句「把關不力」就可以敷衍得過去。涉案的四十隻豬來自江西,負責為豬隻驗尿的漁護署據說上周四晚上已發現含有哮喘藥,即時通知上水屠房,並作覆檢,而政府化驗所周五凌晨四點左右確認涉案豬隻含有哮喘素殘留,按現有機制,這批豬隻不能屠宰,更不能出售,但令人莫名其妙的是,豬隻如往常一樣被屠宰並分銷到各個零售點,直至下午五時許,亦即發現問題近二十小時後,食環署才施施然派人到零售點封存問題豬肉。問題豬隻被屠是一錯,出街是二錯,封存錯失時機則是三錯,結果就是相當多的問題豬肉被出售,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威脅。

本來可以避免的食安危機,因為連環出錯而終於發生,孰令致之?最大的可能性是,內地豬隻獸藥殘留檢驗已多年未發現問題,食環署大安旨意,視機制如無物,在沒有等待檢驗報告的情況下就決定屠宰及分銷,而漁護署及政府化驗所在事件中扮演了甚麼角色,有沒有及時提供訊息,也頗令人質疑。更不堪的是,食環署根據五豐行提供的零售點名單封存問題豬肉,竟然不知道有關資料過時,致使錯上加錯,至少有六家零售點投訴並非五豐行的客戶,而是從廣南行獲得豬肉,食環署胡亂執法,為廣東俗話「砌生豬肉」提供經典示範。無辜商戶蒙受不菲經濟損失,最擔心的則是商譽蒙污,不滿腹怨氣才怪。

今次事件至少反映食環署溝通不足、延遲公布、查封混亂、亂發名單、因循塞責等多宗罪,關鍵是視制度為無物,沒有將市民的福祉放在心上。雖然食衞局答應給予受影響的商戶賠償,但這不過是慷納稅人之慨,掩蓋官僚失職。官僚犯錯,納稅人埋單,這就是港府的危機處理模式,問責淪為卸責,檢討變成敷衍,結果導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年來,從毒粉絲到孔雀石綠水產,從蘇丹紅禽蛋到重金屬蔬菜,從三聚氰胺奶粉到上海腐肉,香港還有放心享受的食物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本港大部分食品自內地進口,只要內地食品出事,香港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港府口口聲聲民生無小事,實際上根本不當一回事,次次後知後覺,次次敷衍塞責。今次當局又說檢討機制,隨時又是鉛水事件的翻版,千錯萬錯都是「制度的錯」,從來沒有人被問責,這才是食安問題不絕如縷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