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大學沙紙敲門磚不再

調查發現,香港大專生在過去二十年的收入不進反退,愈來愈多持專上學歷的求職者只能從事文職、推銷員等低技術工作;此外,大專生的薪資水平已經跟中學畢業生看齊,同樣是一萬一千元有找。

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並非香港獨有的現象,紐約市前市長彭博幾年前已奉勸那些「既當不上火箭科學家,又無法成為班上頂尖精英」的大學生,直指當水喉匠前景可能比讀哈佛更好。跟本港大學生一樣,美國大學畢業生甫出校門即孭上一屁股學債,如果不能當上火箭科學家,還債可真是件苦事,以奧巴馬為例,他也是四十多歲才還清大學貸款的。左傾的桑德斯在民主黨初選之所以獲眾多年輕粉絲力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其主張大學學費全免。

讓子女棄大學而做水喉匠,中國人父母相信是聽不進去的,中國人向來迷信學歷(而不是知識),正面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反面的則有「讀書不成三大害」。殊不知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由駕駛至法律諮詢服務均可由APP代勞,真正需要「假手於人」的工作已愈來愈少,人浮於事只會愈來愈嚴重。事實上,彭博的「水喉匠勝哈佛」論已是「後知後覺」,德國人早用行動予以實踐,當地實行「雙軌制」,凡初中畢業不再升學的學生,就業前必須接受兩年半到三年的職業培訓,而企業不得聘用未經培訓的員工,年輕人獲得一門專業技能,人工往往優於普通大學生。

不過話得說回來,大學學歷敲門磚不再,也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回歸基本面,大學選科可以依據個人興趣決定,然後花幾年時間專心鑽研學問,而不是純從功利角度考量──反正「錢途」有限,怎麼選也是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