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間是最私密的場所,但調查發現,多達逾七成人曾帶手機如廁,「辦大事」也不忘與人保持聯繫,分心或令便意減退,更有機會生痔瘡。營養師表示,不少港人平日多肉少菜,需花更多時間排便,靠手機消磨如廁時間卻造成更難排便的惡性循環。營養師建議,市民日常飲食應攝取足夠纖維,培養良好排便習慣,一坐下就可「方便」,保持腸道健康。
有食品製造商網上問卷訪問三百人,發現七成一人在過去四周曾感腸道不適,包括經常放屁、腹脹及便秘;三成受訪者最長一次排便需逾十五分鐘。七成一受訪者承認曾帶手機入廁所瀏覽社交網絡或通訊,甚至有人如廁時閱讀公司文件。高級營養師黃凱詩表示,市民飲食習慣多肉少菜,攝取不夠纖維及水分,令糞便乾硬、排便困難。再加上帶手機入廁所等運到,不集中精神排便,只會令便意減退,形成愈等愈難排便的惡性循環。
她指出,最理想排便是「一坐低就去到」,否則坐得愈久,肛門受壓力愈大,情況嚴重者會出現痔瘡。
註冊營養師周詠苑表示,要解決便秘,應從根本的腸道問題入手。成年人每天應攝取最少廿五克膳食纖維,當中水溶性纖維主要有助降膽固醇及血糖,但若要紓緩便秘,應攝取非水溶性纖維,它們吸收水分後發大,刺激腸道蠕動。她建議排便困難的市民嘗試早餐時吃麥麩,一碗含約十二克纖維,接近每日一半所需纖維量,當中九成半纖維屬非水溶性纖維。
護士學生林小姐正於醫院實習,有時要返通宵更,腸道難以適應,試過隔四天才有便意,結果因大便太乾硬而擦傷肛門,求醫及服用纖維粉後未有大改善。直至她一連幾天在早餐加入麥麩後,排便問題始改善,「前一晚切定生果,朝早八點幾加脫脂奶同麥麩入攪拌機,飲完就可以出門口,隔幾個鐘就有便意。」女警鄧小姐因需輪班,生活顛倒,經常兩至三天才有大便,即使在家進食大量水果和蔬菜都無助排便,但早餐加入麥麩後已可定時於一小時內去廁所。
記者張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