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時裝達人:轉戰高檔市場殺出血路

受環球經濟低迷及東南亞廠家「蠶食」,香港時裝出口量「大插水」!本港成衣製品出口量「六連跌」,一五年較一○年大幅減少逾七成,今年首季亦較去年同期下跌近五成。本地成衣業界生意大受打擊,業界指六年來至少有兩成公司因生意差而倒閉,現存的惟有強化本身優勢,以轉戰中高檔市場及成立自家品牌兩招,圖殺出一條血路。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政府應該在提升產品質素、市場推廣和人才培訓三方面增撥資源。

香港服裝對外貿易出口持續低迷。政府統計處五月公布,今年第一季成衣製品出口貨值為一億四千七百萬元,較去年同期下跌接近五成。事實上,成衣出口貨值已是由一○年至今「六連跌」,一○年有三十二億三千九百萬元,持續下跌至一五年的八億七千八百萬元,跌幅逾七成二。

業內逾2000公司倒閉

業界估計,全港約有一萬間成衣製造商、批發商、出口代理商、製衣廠及代工生產廠,由一○年至今,最少有兩成公司因生意差而倒閉。本地製衣商Lavender Fashion,在去年的營業額也按年下跌約四成,其市場經理湯繼蘭指出,近六成買家棄港商,轉為幫襯定價較低的越南、柬埔寨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好多客見到東南亞廠商定價好低,佢哋唔會考慮質素問題,只會覺得我哋個價定得太高,冇晒落單意欲。」

「東南亞國家嘅成本同人工都比香港平,所以先可以將個價壓到咁低。」本地女裝手袋製造商Link International負責人Louis Fong指出,環球經濟差,但皮革、布料等原料成本就不斷上漲,加上東南亞國家為了吸引廠商,推出稅務及廠房土地優惠,藉此刺激當地代工生產和成衣批發市場,令港商難以競爭,「佢哋寧願賺少啲,都要減價爭取訂單,如果畀東南亞嗰邊廠商繼續搶客,本港嘅廠商隨時撐唔住。」

鬥平唔得 須以質取勝

面對東南亞廠商「搶灘」,本港業界正掙扎求存。湯繼蘭表示,在四年前,該公司已將代工生產業務轉型,改為自行設計及生產女性休閒時裝,並且主攻消費力較高的歐美中、高檔客群,避免與東南亞廠商的低價貨品競爭。

同樣開設自家品牌的成衣批發商思迪歐集團副總裁歐陽亦認為,自家品牌的其中一項好處,就是容許廠商因應市場趨勢,研發新產品吸客,「男裝同童裝嘅市場潛力好大,我哋早前都開咗條新系列,期望不久將來可分一杯羹。」

「傳統工藝同時裝設計嘅結合、個人化設計同精緻品質,都係市場未來發展嘅大方向。」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教授區偉文指出,東南亞國家的廠商可用低價吸客,但在產品質素和市場網絡上,仍然難與香港相比。他強調,本港業界應積極利用自身技術和服務優勢,由過去「重量」的生產方式,改為「重質」的經營模式,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議員促政府投放資源

「時裝產業品牌化係大勢所趨,但政府喺協助業界轉做中高檔產品時,做得麻麻。」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執行委員Hidy Ng批評政府缺乏長遠思維,等同「睇住業界自生自滅」;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委員李慧琼亦指出,政府應該在提升產品質素、市場推廣和人才培訓三方面增撥資源。

香港貿易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外圍經濟表現呆滯,加上競爭加劇,對本港服裝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建議業界改進業務模式,緊貼市場動向;當局亦推行多項措施,如舉辦設計比賽和時裝展覽等,與業界緊密合作。

文:李耀宗

圖:李西全、甘偉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