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無寸進 梁公好龍枉自吹

在前日的一個私營科創平台成立典禮上,出現尷尬一幕,自我感覺一向良好的特首梁振英吹噓政績,如數家珍地臚列政府對推動科技的貢獻,包括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所有新措施,不料遭騰訊主席馬化騰當場「打臉」,直指「香港科技發展總是差了那麼一點」,主因在於港府「扶持力度太弱」,他還向港府下戰書:能不能特事特辦,(優才計劃)預留科技人才一點配額?

港府扶持創新科技不力,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不過話出於馬化騰之口,分量大不同。騰訊總部設在深圳,在港上市,馬化騰對港深兩地發展環境有清晰的了解,最有發言權。深圳政府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思才若渴,十多年下來,結出纍纍碩果,除了騰訊已成為香港及亞洲最大的科技企業,股票亦是基金公司的至愛,華為、大疆無人機、中興通訊、比亞迪、順豐速運及OnePlus等都是一時俊彥,無不是世界矚目。如今在深圳市的經濟總值中,科技創新的貢獻佔一半以上比重,反觀在香港,拿得出手、可與深圳一較長短的科技企業,恐怕一家都找不到。

馬化騰在演講中還透露一個小秘密,一九九六年互聯網尚未進入內地前,他是在香港首次接觸互聯網,繼而展開創業生涯。除了騰訊萌芽於香港,近年大出風頭的無人機企業同樣孕育於香港,幾名創業的年輕人曾是本港科大的學生,最終選擇回深圳放飛理想。事實上,香港資訊發達,是中國看世界的窗口,引領風騷,全球各地最新鮮、最時髦的東西,香港最早接觸,如果港府懂得因勢利導,重點培育,香港早就不一樣了。可惜,現實中沒有「如果」,深圳在創科方面後來居上,香港如今連望其項背的資格都沒有。年前社科院推出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深圳超過香港,可謂實至名歸。

公平地說,港府不是不想推動經濟多元化,而是坐而論道。從董建華時代邀請著名華裔科學家田長霖來港主持創新科技,到曾蔭權時代提出六大產業,再到現屆政府提出做大做闊,說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可以看到,港府在創科方面的投入不僅在亞洲四小龍叨陪末座,甚至比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都低,香港所有院校所獲的科研資金,還不如內地一所高校。沒有春播,哪有秋收?

引入人才方面更是不堪一提,以去年為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獲批來港的有八千多人,其中只有百分之三點六屬資訊科技行業。港人所認識的輸入類人才,不是體育尖子就是演藝明星,所以馬化騰才有要求港府「配額」這一問。

港府在推動創新科技方面葉公好龍,何止「差一點」而已。由於產業轉型毫無寸進,香港只能食老本,名義上還有四大產業支柱,其實在周邊強力競爭之下,無不搖搖欲墜。香港向何處去,七百多萬人將來靠甚麼養活,這才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