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忽視保育文物早有前科,本報○九年曾報道於八十年代末期拆卸的「余園」遺下廿二塊有過百年歷史、刻有畫作及書法的珍貴石碑,一直棄置於金鐘茶具文物館雜物房淪為「垃圾」,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廿年來對該批滄海遺珠不聞不問。
康文署當年解釋,指拆卸工程承辦商和處理棄置建築材料的建築商邀請藝術館及歷史博物館派員檢視石碑,並同意石碑由館方保留作進一步研究及參考,但該批石碑歷史及藝術價值不高,根據當時收藏政策,未能列為藝術館或博物館藏品,故一直存放茶具文物館儲藏室。
事隔廿年,在本報查詢下,康文署始說可重新評估石碑在建築文物上的價值,而非單純以一般博物館藏品的歷史及藝術價值為標準,該署會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派專家評估。
淺水灣「余園」建於三十年代,其所在地現為豪宅「淺水灣道五十六號」。余東璇一向對古堡情有獨鍾,建有三座古堡,分別位於淺水灣、般咸道和大埔,均取名「余園」。余於四一年去世,其妻則於七八年過身,三座「余園」由他們子女共同擁有,最終陸續變賣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