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且不墜青雲志 何懼輸在起跑線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意思是一個人的處境愈是艱難,愈是要奮發向上,不喪失高遠志向。今年文憑試放榜,又湧現許多勵志故事,不少考生來自清貧或問題家庭,或者身有殘疾,但憑藉自強不息,最終考獲佳績,實現理想,改變命運,除了打破「贏在起跑線」、「贏在投胎前」的迷思,亦為負面情緒充斥的社會帶來正面清新的訊息。

今年文憑試參與學生是近年最少的一屆,亦是出產狀元最少的一屆,但由於考生整體成績上升,考獲大學最低門檻的考生同往年相仿,十分可喜。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文憑試新科狀元出爐,固然獲得傳媒的聚焦及公眾的青睞,而來自清貧家庭或非傳統名校的學生,通過文憑試證明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加值得稱道。部分學生身殘志不殘,尤為激勵人心。成功並非僥倖,這些同學需要付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汗水,有時甚至是淚水。

其中一名考獲榜眼的男同學,小一時父親離家出走,因家庭陰影而自卑,連走路都不敢抬起頭,挺起胸,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當時是「灰爆」狀態。但憑着家人的愛、學校的支持,憑着「唔可以畀自己睇死」的精神,他終於調整心態,逆境自強,改變了「輸在起跑線」的命運。當他高舉成績單與母親合影時,他高舉的也是自尊與自信。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所三流學校,今年有四名學生考獲佳績,其中有人來港定居時只認識幾個英文字母,跟上學習進程之難不足為外人道;有人小四時因家庭破碎而居無定所,受盡欺凌;也有人全家住在不足二百呎劏房,放不下一張書桌。風雨過後見彩虹,他們的成長經歷及不屈精神,將激勵更多後來者發憤圖強,逆境向上,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不可否認,社會並不公平,教育制度百孔千瘡,而在大學中清貧子弟的比例有逐年下降之勢也是不爭的事實。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選擇,的確是贏在起跑線上,而對基層子弟而言,如果一味指摘命運不公,一味歸咎外界客觀因素,憤世嫉俗,激進勇武,並不能解決切身的問題。事實上,教育仍然是改變命運的途徑,文憑試則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要想改變社會,首先得改變自己,其實在任何社會,只有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最珍貴,也最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先天擁有的條件,那是命;後天的努力,則是運,命運是可以掌握的。正如馬拉松賽事,開頭跑得最快的,未必是最先抵達終點的,人生何嘗不是一次長跑呢?贏在起跑線上的人雖然有優勢,但起步較慢的人只要不氣餒,堅持不懈,總有機會後來居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文憑試也只是人生的其中一站,考得好的不足為驕,考得不好的不足為憂,誰能笑到最後,還要看今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