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港鐵表現每況愈下

規管市場是現代政府最吃重的職能,特別是全球化激烈競爭下,市場千變萬化,政府稍不留神就可能出事。金融市場最具代表性,瞬間大幅波動可帶來巨大衝擊,固不待言,其他如土地房屋、電訊網絡以至交通運輸等市場,政府都必須依法實行嚴格規管,毋庸置疑。

特區政府對公營機構的監管近年紕漏頗多,為議會及學界所詬病,以港鐵這個超級鐵路集團企業為例,政府的相應監管不足,落後於發展變化,甚至工程進度被隱瞞亦時有新聞,值得政府認真檢討。○七年十二月,地鐵與九鐵合併成為港鐵,資產總值超逾二千億元,又獲得政府授權以所謂「可加可減機制」來調控車資水平。一五年起港鐵合共營運九條路線及一條輕鐵線,每日運載乘客逾四百四十萬人次,佔公共交通運輸量接近五成之巨,其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不容低估。正因如此,政府對港鐵的監管亦責無旁貸。

表面看,政府是港鐵的單一最大股東,對董事局的人事任命應該有話事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港鐵是一個獨立王國,在決策、人事管理及日常營運上有自主權,政府無意亦難以干預。

理論上,運房局負有監督鐵路安全及服務水平的權責,轄下的運輸署具體負責監察各鐵路線的服務,機電署及路政署亦分別負有對鐵路系統性安全及相應道路使用調控的權責。不過,在具體操作上,政府與港鐵複雜而微妙的關係,令監察工作的成效備受質疑,以致港鐵的表現有每況愈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