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快過搭車 無奈安步當車

古人教落︰「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意思即係話,食唔起肉,等到夜啲肚餓至開飯,一樣咁滋味;冇車坐咯喎,只要行路時行得安穩啲,都可以好似坐車咁舒服。查實「安步當車」一樣適用於今日香港,不過意思完全唔同晒,市民唔係坐唔起車,而係塞車問題嚴重,坐車分分鐘慢過行路,都咪話唔無奈。

話說運輸署就多條路線嘅行車速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舊年有兩個路段車速低得驚人,分別係上環禧利街以及紅磡漆咸道北南行路段,前者平日繁忙時間行車時速只有五點一公里,後者則只有五點七公里,名副其實慢過行路。至於干諾道中、德輔道西等繁忙路段亦唔好得幾多,傍晚收工時分平均車速不足十公里,同踩單車差唔多咋。

係人都知,中、上環係香港嘅金融 中心地帶,日塞夜塞,造成嘅經濟以及社會成本難以計算。如果話道路網絡係城市嘅血管,咁中、上環肯定係心臟,心臟出問題喎,你話幾大鑊吖。之所以搞成咁,「元兇」係載客量較少嘅私家車佔據大部分路面,以上述塞車路段為例,八成都係私家車同的士,咁搞法,唔塞到爆至奇喇!

話時話,中、上環塞車問題講咗N咁多年,港府一直冇乜符弗,淨係獨沽一味寓禁於徵。交諮會去年底就解決道路擠塞問題提出多項建議,當中包括提高違例泊車等定額罰款、增加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同牌照費,以及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等。問題係,調高車輛首次登記稅及牌照費,之前唔係未試過,結果車輛數目不減反增,證明呢招唔work。

話政府淨係識得翹埋雙手等收錢,真係一啲都冇冤枉o架。○三至一三年本港整體車輛數目增加三成,而同期道路總長度微增不足一成,根本不成比例;最離譜嘅係,作為來往中環鬧市替代路線嘅中環灣仔繞道○九年開工至今,一拖再拖,無法趕及一七年通車。一句到尾,交通配套跟唔上,點收費都冇用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解決道路擠塞問題,唔一定靠收錢嘅。新加坡除咗實施電子道路收費,仲透過嚴格車輛配額制度控制車流;南韓首爾就為巴士開闢專用線路,又提供三十分鐘免費轉乘,鼓勵市民改搭公交,絕對值得參考o架。

計功夫茶話齋,港產官僚胡混度日,旨意佢哋解決塞車問題都係嘥氣,倒不如索性好似環保團體建議咁樣,將德輔道中改建成綠化行人及電車專用區,一來夠晒環保,二來官老爺行路返工,又可以慳番筆養政府車嘅公帑,唔係冇得諗o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