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臼(俗稱甩臼)時有發生,不少人以為甩臼後可自行托回。香港港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莫華康指出,甩臼對關節唇和韌帶造成的損傷難以立即復原,若受損後過早活動,可惡化成復發性脫臼。曾有男病人自十多歲起至卅歲,脫臼逾百次。故市民意外脫臼最好求醫,以免傷上加傷「手尾長」。
肩關節由骨、韌帶及肌肉組成,韌帶負責固定肱骨位置,肌肉負責控制關節活動。當肩膀受傷時,肱骨頭可從韌帶脫出,導致甩臼。
關節唇受損致鬆弛
莫華康指運動創傷為甩臼最常見原因,近半求診者年約十五至三十歲,男性居多。春夏季受傷多與踏單車有關,秋季是玩欖球受傷,冬季則是滑雪受傷。患者滑雪時高速下滑,失去平衡,肩膀先着地導致甩臼;又或欖球員,特別是中鋒位置,用雙手抱緊欖球,雙方球員以肩膀碰撞,增加甩臼機會。
患者甩臼後感肩痛、關節無法動彈,肩膀曲線亦會消失,甚至變畸形。莫華康說,不少人甩臼後自行托回,將手向上一托,聽到「啪」一聲,便以為骨頭與關節已復位。但他指出,甩臼對關節唇和韌帶造成的損傷難即時復原,若受損的關節過早活動,會令關節唇鬆弛,影響生活。
莫華康臨床所見,曾有男病人自十多歲至卅歲甩臼逾百次,因他甩臼後自行托臼,如常打籃球,並無求診,但每次打籃球又出事,結果甩臼愈頻密。
莫醫生解釋,年輕人因骨骼及肌腱未完全成熟,故創傷性造成的甩臼復發率極高,二十歲以下復發率最高達九成半。每甩臼一次,肩關節便受傷一次,長期肩關節不穩定,累積多次甩臼,便會對軟組織及骨造成傷害,更令關節提早老化。他提醒市民,做運動時失平衡,最好雙手環抱身體落地,避免肩膀直接着地或用手按地,一旦脫臼最好立即求醫。
記者曾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