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翁白內障術後一年 始揭未拆線

【本報訊】六十九歲老翁前年在屯門眼科中心接受手術,一年後竟發現未拆線,疑涉醫療疏忽。李伯昨憶述,二○一四年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術後左眼有「入沙」不適感,常疼痛及怕光,覆診時曾向至少三名醫生反映問題,但醫生均稱無事。直至去年六月,他難忍痛楚再覆診,醫生始發現其眼部傷口未拆線。事隔一年,左眼上月再發炎,李伯要求醫管局盡快徹底解決他的眼疾。

李伯昨表示,因視力衰退,左眼幾近失明,用辛苦儲來的積蓄買了價值約一千四百元的人工晶體進行手術,無奈術後持續不適,覆診又未能解決問題,「我話隻眼真係好痛,但醫生睇一睇,就叫我走」。

持續疼痛 只看見白色

發現線頭後,醫生已兩次為李伯拆線,拉出長一厘米線頭,但醫生指仍未拆完。他憂心不知何時才解決問題,「依家眨眼都痛,睇嘢只係見到白色,唔夠膽出街」。

醫管局回覆,病人一四年七月完成手術後恢復視力。去年六月卅日及今年六月廿八日,醫生發現手術位置有縫線鬆脫及外露,即場為他拆去外露的縫線。

正常情況應自然分解

接受傳統白內障手術的病人需要縫五至七針,縫線極幼細,一般可於數年內自然分解,所以醫生只會在有需要時,例如縫線外露、鬆脫、折斷等情況下,才拆除某一條縫線,而不是拆除所有縫線,以免病人有傷口感染風險。

協助李伯的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認為,李伯多次覆診卻無醫生察覺問題,或有人疏忽,促醫管局徹查事件,「點解條線無法自然分解?係咪用錯材料定手工唔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