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血藥增出血風險 需長期監測

【本報訊】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般需服薄血藥,以防血液形成血塊,令血管栓塞。不過薄血藥有利有弊,服藥病人較易有出血風險,醫生要長期監測病人情況。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薄血藥將血液凝固速度減慢,服藥病人有百分之一至三的出血風險。若醫護人員未察覺病人出血情況,繼續處方藥物,病人有機會因出血過多死亡。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麗芬表示,正常人的血凝指數為一,為免心臟病人血塊栓塞引起中風,須保持略高的血凝指數,約為二至三。薄血藥將血液凝固時間延長,令血液變稀,減低心臟病人中風機會。但服薄血藥有出血風險,「舉例正常人血液約十秒凝固,服藥病人可能用廿秒至三十秒,視乎血凝指數有幾高,指數愈高,血凝速度愈慢。」因此,服藥病人要避免受傷,否則出血時間長,傷口有機會流血不止。

李醫生說,醫生處方薄血藥物時,應每日為病人抽血檢驗血凝指數是否正常,並檢查病人血壓及血色素,注意病人有否出血表徵,若發現上述情況異常,應立即停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