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歸塵,土歸土,一個人仙遊而去,生前的恩怨情仇也煙消雲散。被稱為「鴿派」的中國資深外交家、前駐法大使吳建民在武漢遇車禍身故,與他有過牙齒印、被稱為「鷹派」的少將羅援在網上留言表示哀悼,軍報記者也寫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對吳的一些觀點不敢苟同,但在今日開放而自信的中國需要不同的聲音,並在觀點交鋒中去偽存真。
很明顯,吳建民雖然走了,但「鷹派」及「鴿派」之爭將持續下去。面對美國咄咄逼人,利用東海及南海爭議實施「囚龍」戰略,吳建民主張中國韜光養晦,逆來順受,強烈反對使用戰爭選項解決爭議,因此成為胡溫時代的外交智囊,這也是中國「外交陽萎、軍事缺鈣」的時期。隨着中共第五代上台,外交走向強硬,吳建民在外交界的影響力大為削弱,但他仍利用一切場合宣傳他的一套主張,與軍方多次「觀點交鋒」。
其實,沒有人不渴望和平,沒有多少人喜歡戰爭,但情感是一回事,現實是一回事。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戰爭與和平交替或並行的歷史。一個弱女子遇到流氓,講和平理性有用嗎?就中國而言,單憑外交官的三寸不爛之舌可以爭回釣魚島或南海島嶼嗎?老實說,中國之所以能在南海固守六個島嶼,是通過西沙之戰從越南手中奪回的,打破日本對釣魚島的壟斷,同樣憑藉武力。
同為資深外交官的傅瑩曾言,軍方在戰場上拿不回的東西,別指望外交官用嘴巴拿回來。弱國無外交,沒有強大軍事實力作後盾,再怎麼能言會道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