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唐梁之爭若重演 北京是否吃得消

香港將有兩場選舉決定未來的局勢和走向,一是九月份的立法會選舉,一是明年三月的行政長官選舉。前者是三百多萬香港選民參與的選舉;後者是只有一千二百人參與的選舉,俗稱「小圈子」選舉。前者的參選人是任何符合資格的香港市民;後者的參選人能不能跨入選舉門檻則要由這個選舉小圈子關起門來擺弄,最後誰能當選,要看中央和「一國之君」屬意何人,因為朝廷掌控着一千二百人中大部分「選民」的投票意向。

管治困難 民望低殘

不過,二○一二年那屆特首選舉,朝廷前所未有的提出三條件,一是參選人要愛國愛港;二是能力要強;三是要有較高的民意支持度。有了這三條件,朝廷真正放開了建制派有兩個參選人競爭特首——唐英年和梁振英。他們的競選,梁振英「後來居上」,表現了比唐英年更強的能力,民意支持度也遙遙領先。於是北京在小圈子投票前夕,下決心支持梁振英,「吹雞」小圈子中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選民」,「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把票投給CY。

不過,小圈子中的民意和香港社會的民意並不一致,落差很大。朝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CY以六百八十九票當選,是歷屆中央支持的特首當選人得票最低的。然而,香港輿情還是認為小圈子中建制派兩個參選人有競爭的選舉,方向和做法是正確的、進步的,使小圈子選舉能夠面對整個香港社會、面對七百萬香港市民。

可是,在上述三個條件下,小圈子選出的行政長官並沒有比前兩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幹得更好,施政後管治更加困難,民望長期更低。這裏面的原因可說極其複雜、千頭萬緒,但是否和中央選CY當特首提出的三個條件和建制派有兩個參選人競爭的做法相關呢?有人說不相關,有人說相關。有人說下屆選特首還應這樣搞,有人說不能再這樣,這種做法和「揀蟀」只會讓建制派「撕裂」,後患無窮。

四面樹敵 八方招災

時下,對CY和挺梁勢力而言,當然希望下屆特首中央只欽定支持CY一人,不要再「兩虎相爭」。而其他有心出任特首的建制派各路英雄好漢,當然希望朝廷繼續上屆做法。而北京面對複雜局勢,還未最後拿定主意,朝廷對CY的評估連任之最大難點在於,經過三年多特別是政改一役的考驗,對CY在政治上的可靠性、堅定性是更加放心了,也深信本屆特首沒有看錯人。不過,政治忠心、鬥爭堅決只在政改之役中最有價值,也是特首施政中的重要一項,但它的局限性、時期性是明顯的,朝廷要求的「能幹特首」遠不止這些。何況,CY在政改一役及近四年來管治施政上的「勇於鬥爭」產生了許多副作用,留下了大量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後遺症,朝廷雖然不會把這筆帳全算在CY身上,但這不代表朝廷不會考慮若讓CY連任是否有利?是否會影響朝廷目前特別強調的香港要「謀發展、促和諧」的大局?

對於朝廷的顧慮和猶豫難定,建制派中有心問鼎特首之位者看得很清楚,他們已蠢蠢欲動,擺出競選姿態。他們知道現階段的蠢動和姿態很重要,能夠促使朝廷決定下屆特首選舉依然搞競爭,讓朝廷知道CY之外還有「更好的人選」。同時,他們也看到CY今天的處境,長期處於低谷的民望,四面樹敵、八方招災的「人緣」,只要自己站出來競爭,大有勝算。他們中的任何人,比如林鄭月娥、曾俊華、葉劉淑儀、梁錦松,只要有機會參與競爭,不但可以爭取到建制派的選票,甚至有望拿到小圈子中反對派的選票。然果真如此,政治後果之嚴重朝廷可否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