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安全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這是現代政府管治的題中之義。去年七月突然爆發的鉛水風暴席捲全港十一個公共屋邨,受影響的住戶近三萬,在極短時間內演變成一場可大可小的政治風暴。
政府按照一貫做法,成立「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由法官主持,展開長達九個月的公開聆訊,職責是確立食水含鉛超標的成因、檢討及評定本港食水現行的規管及監察制度是否適當,以及就食水安全提出建議。
委員會日前向政府提交調查報告,直指含鉛焊料是事件的元兇,問題在規管及監察兩個公眾最關注的領域,出現公眾最不願看到的嚴重紕漏,令社會感到不安以至憤怒。
委員會狠批政府及其所屬的公營機構,包括水務署、房屋署、房委會等,還有承建商,未盡厥職,是典型的集體失職;各種本來可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形同虛設,最終導致公眾利益受到重大損害。
調查報告的指控相當嚴重。從表面看,政府對供水系統的焊料有一套完善且設有多重審查的制度,卻偏偏全部失效,皆因從聆訊過程中發現實際上已「淪為紙上制度」,尤為令人不齒的是,各涉事部門及持份者只懂推卸責任,諉過於人,結果屋邨居民受害至深。
事態仍在發展當中,報告建議政府應主動為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安排食水測試,包括收集靜水樣本的測試,政府至今未有明確交代相應的安排與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