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招風惹雨,支聯會四面受敵,其中建制派「重炮」鍾樹根批評泛民食六四老本二十多年,維園燭光集會成了年年如是的長壽節目,遲早無觀眾買票入場。的確,從種種迹象顯示,這個長壽節目已逐漸無以為繼了。
在各大專院校集體杯葛之下,今年維園燭光集會人數進一步下跌,支聯會聲稱有十二萬五千人,警方則指高峰期約有二萬一千人,同創八年新低,其中警方統計更比前年二十五周年暴跌近八成。其實,就算以十二萬人計,支聯會的號召力亦是江河日下。別忘記,今年六四的最大意義是「本土派」和「大中華膠」的世代之爭,支聯會一開始已硬食年輕一代的炮火,「妓院鴇母」、「畫上句號」等挑機言詞火藥味濃厚,支聯會為了抗敵自保,日前由一班學運老鬼聯署還擊,儼如一道全面總動員的最高召集令,在這種兩軍對圓的氣氛之下,維園集會人數依然遠遜往年,當中折射出甚麼現象,泛民主流派應該心中有數。
當前民怨指數節節上升,社會上的反政府情緒有增無減,支聯會一年一度的重磅群眾活動聲勢不再,受衝擊的就不只是六四這塊牌匾。一直以來,民主黨與支聯會都是共生共存,一套支架,兩副招牌,今日後者光芒淡退,其實就是前者沒落的徵兆。借用鍾樹根的比喻,泛民食六四老本二十多年,白鴿黨咬得最大份,由九○年成立的港同盟,到其後與匯點合併的民主黨,憑着一張「抗共牌」,一度在地區直選橫掃千軍,如果今後維園的燭光減少,不用說,其黨運前景亦將愈走愈暗淡。
政治長壽節目未必是沉悶的代名詞,今年就有激進本土派衝上台搶咪抗議的火爆場面,有關舉動不僅是年輕人向支聯會「拆大台」的預告,也是本土派跟泛民主流派特別白鴿黨爭奪領導地位的警號。自去年始,出席六四集會的人數大幅滑落,今年不會是最低點,泛民陣營將繼續在風風雨雨中分裂下去。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