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香港缺新經濟增長點

香港面對內外環境變化的挑戰,要維持甚至提升競爭力殊非易事。土地供應受到諸多掣肘,樓價高企,年輕人置業固然困難,外來企業租用商廈的租金亦貴得嚇人,營商環境欠佳,不難理解。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年度競爭力報告,予香港的評價甚高,令香港重登榜首,所反映的客觀情況是全球經濟環境不穩,甚至是大幅波動,原來基礎不完善的經濟體均走下坡,只有少數經過多年不斷有序發展的經濟體,才相對能守得住。

該份報告指出,除了香港和新加坡,亞洲整體競爭力自二○一五年以來,排名顯著下降,比如台灣、馬來西亞及印尼等主要經濟體,過去的排名頗佳,現在均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於商品價格回軟、美元轉強以及私人與公共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狀況惡化等。

反觀香港,作為亞洲首要的金融中心,上述因素的影響相對輕微,在港元與美元繼續掛鈎,且政府財政儲備充實的條件下,營商環境相對較佳,殆無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的評分有三分之一來自五千多名受訪企業家。作為國際都會型城市,香港與新加坡明顯有優勢,尤其是香港,大多數跨國企業在港設有區域總部或辦事處,香港的廉潔度、治安及交通運輸堪稱一流,企業家的評分自然不低。

問題是,香港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科技發展亦欠佳,靠吃老本,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