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心口碎大石表演,肥大漢戰戰兢兢躺在床板般大的釘板上,每根鐵釘都像刺在肥豬肉上似的,看得人猛倒抽涼氣,到長大後才知那是掩眼術,鐵釘插得愈多愈密,力量愈是分散,傷害性就愈低。港府昨日公布的鉛水風波獨立調查報告,顯然也在玩着同一種把戲。
在一片輿論壓力之下,鉛水獨立調查報告表面上落藥甚重,橫掃千軍,炮轟所有持份者「集體失職」,一副為民請命、絕不手軟的姿態。然而,報告開火後,竟然沒有任何官員被懲處,即使批評多麼尖銳,又有甚麼意義呢?對於面皮三丈厚的港產官僚來說,根本不痛不癢,連汗毛也沒有掉一條,反而這種萬箭齊發式的結論,只會無形中幫各失職部門分散了政治壓力,更易甩身,這猶如一場拙劣的政治心口碎大石,連小孩子也騙不到。
鉛水風波是本港開埠以來最嚴重的公共食水安全危機,影響面波及十多個屋苑共數萬名居民,更有多名大人及孩子被檢出血含鉛超標,到頭來港府一句「集體失職」便算作了交代,沒有任何人需要問責,叫市民如何服氣?叫受影響居民如何收貨?沒錯,有害鉛水無聲無息通過多重關卡流入市民的家居,顯然是制度上的紕漏,而有關制度亦是存在已久,但不代表沒有人為的疏忽,更不代表高層官員可以置身事外。猶記得南韓發生「世越號」沉船慘劇,同樣也是制度上的紕漏,連總理也要引咎辭職,雖然兩件事的嚴重性和政治背景盡有不同,但政府高官為重大事故承責的精神和原則卻應一致,這不也是問責制的原意嗎?
所以嘛,當房屋署署長應耀康、水務署署長林天星、運房局局長張炳良等公開致歉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拒絕扛起責任,就是將自己置身民怨爆發的火山口。如果她願意承擔責任,或者還可以跟着大隊攤分壓力,如今肯定招來欠缺承擔的非議,形象失分。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