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行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多年,「普教中」成效未明。當局早年委託教育學院進行的追蹤研究早已於去年二月完成,遲遲未公布。據悉,仍未公開的終期報告結果顯示,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能促進中文學習。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表示,已決定七月二日向立法會提交報告,又指推行「普教中」時會考慮師生水平。
本港約有七成小學開設「普教中」班。報告發現,有學校起初用普通話教師教授中文,但他們不是中文本科,聽、講雖較好,語文知識較弱,甚至混淆教授普通話及教授語文科。有中學用廣東話教中文的「廣教中」班,討論熱烈,「普教中」班則很靜。
報告提到,教授中文用普通話,但學生應考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時,說話訓練又用廣東話,影響「普教中」成效。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要求研究學生在聽說讀寫四方面的中文水平,發現結果廣教中或普教中班並沒顯著差異,或未能比較量化。在「聽」方面,小五及中一「普教中」班較好;「讀」方面,有四個年級的「普教中」較優勝;「寫」方面,「普教中」只在高小佔優勢,但至中二則逆轉;「說」方面,「廣教中」的學生則較優。
不過,研究團隊多次強調,此比較有先天局限,因學校一般安排精英學生採用普教中。因此,報告最終結論是並無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促進中文學習,對中文科成績亦沒有負面影響。報告另一結論是,愈低年級開始推行「普教中」,成效愈佳。
身兼立法會議員、語常會前主席田北辰昨批評政府去年初完成報告,沒可能至今堅拒公布,質疑政府基於政治考慮才不公布。他認為,本港推行「普教中」是先天不足,欠缺普通話語境、合資格師資不足等,部分學校「掛羊頭賣狗肉」,只在個別班級「普教中」,累及學生經常「轉台」。他促請教育局盡快公布研究結果,否則只會誤人子弟。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直言,過往不少調查指出「普教中」對學習中文成效不彰,唯一好處是寫作較通順,但或對部分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以陌生語言學中文反令學習興趣下降,本港欠缺普通話語境,最終只會得不償失,「未見其利,先見其害」。他認為,政府應取消「普教中」為遠期目標。鼓勵學校開設獨立的普通話科,相信亦可達到學好中文,又學好普通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