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憑甚麼捨魯達而取吳用?

白非君日前在本欄撰文《魯達拳打鎮關西 英雄難過教部關》,說的是內地教育部改革中小學語文課教材,其中一篇範文、《水滸傳》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被踢出局,官方解釋是因為此文「與現代和諧社會導向不符」。

劫富濟貧 溢美之辭

當今中國,魯氏可謂大宗大姓,可惜像魯達般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邁之士不多,「魯氏宗親會」成員以「魯蛇」(失敗者)為主,屌絲逆襲不容易,有時就難免效法魯達,掄起雙拳自力救濟。有內地網友總結得好,魯提轄所犯「罪行」無非五條。一是沒有向金翠蓮曉以大義,指出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是「笑貧不笑娼」,該好好利用天賦本錢;二是作為一名中高層軍官,卻不懂得利用手上權力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三是鬥毆引發圍觀,釀成群體性事件,影響惡劣;四是當街殺人,將當地政府苦心經營的「平安渭州」形象毀於一旦;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打死當地著名民營企業家,令今後招商引資工作陷於被動。

明乎此,就不難理解當局為何對「魯提轄們」懼如蛇蠍了。然而,事情到此還未算完,既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與現代和諧社會導向不符」,那甚麼才「符合現代和諧社會導向」呢?說到這裏就有意思了,取代此篇範文的不是別的文章,而是《水滸傳》的另一章節「智取生辰綱」。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貪官梁中書用搜刮老百姓的不義之財,為岳父蔡太師賀壽,豈料途中被吳用等人巧計奪走,負責押運的楊志被迫落草為寇。如果說魯提轄救弱女子是「見義勇為」,那麼吳用一夥劫走「生辰綱」,則是典型的「黑吃黑」(公孫勝給晁蓋介紹生辰綱的一番話︰「此一套富貴,不可錯過。當取不取,過後莫悔」堪稱最佳註腳)。梁山好漢們口口聲聲劫富濟貧,然而縱觀整本《水滸》,「劫富」事迹不勝枚舉,卻看不到「濟」過哪個「貧」。既然如此,憑甚麼捨魯達而取吳用?

見義勇為 反受其咎

文學純為玩賞還是承擔春風化雨的使命,大可討論,但既然官方以是否符合「現代和諧社會導向」為標尺,等於承認文學應該移風易俗,這就涉及如何為社會把脈的問題了。當今社會從來不缺「黑吃黑」式的狡黠,前些時報載一名國企老總因涉貪淪為階下囚,其妻擔心被抄家,請來朋友協助轉移財產,這幫「朋友」們豈會錯過這套「當取不取,過後莫悔」的富貴,當然是去如黃鶴了。不管是電話詐騙抑或入屋行劫,當受害者是貪官時,他們往往不敢聲張,打落門牙和血吞,在草民們看來,也算解氣得很。

如果說會騙的是能人,被騙的是傻瓜,那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更是傻得到家。被騙了頂多自嘆倒楣,遇上了高手,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多管閒事」強出頭,吃虧也怨不得誰。當下海救遇溺者連錢包也被偷了,當好心救助摔倒的老人反被家屬訛詐金錢,當內地許多城市相繼推出《好人法》保障助人者,應該高舉魯達抑或吳用,不是一清二楚嗎?

這場範文之爭鬧得不可開交,筆者隔岸觀火卻別有一番感受。學語文從範文開始,自不待言,巴金就說過他寫得一手好文章,得益於從小把《古文觀止》背得爛熟。不妨打個譬喻,吃肉還是吃樹皮不是問題,如何把肉烹調得美味才是問題,如何選取「好範文」亦作如是觀。這方面香港繞了老大一圈,有範文的年代固然亂來(某名家描寫琴箏演奏的妙文,八九十後讀者當印象深刻),後來取消範文,到近年又推倒重來,誤盡學子!人家這邊廂在爭論範文的社會教化功能,我們卻為範文存廢搖擺不定,何其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