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疾病,由於患者腦內分泌物多巴胺失調,腦部思想和感覺功能不協調,令患者出現持久的幻覺及妄想,並對社交生活失去興趣。患者認為這些幻覺及妄想都是真實的,因此他們一般難以察覺自己有思覺失調的徵狀。如家人多與患者溝通,便能及時發現病徵,盡快令患者接受醫生評估及作適當治療。
思覺失調的成因包括遺傳、胎兒時腦部發育受影響、成長期間曾遭遇不愉快經歷或遇到巨大壓力,以及濫用藥物。這疾病並不罕見,需接受治療的患者約佔人口2-3%,而曾有輕微幻覺及幻聽的患者則佔人口5-10%。患者多數是十五至四十多歲的青年或成年人,香港的男女患者數目相若,但男性患者相對較早病發。女性的雌性賀爾蒙對腦部有保護作用,可延遲發病時間,治療效果亦較佳。
自1950年代發現治療思覺失調的藥物後,藥物便成為思覺失調治療的重要一環。藥物有助調節患者的多巴胺,服藥兩至三個月後思覺失調的病徵已明顯減退,持續服藥亦有助減低復發風險,而且及早用藥療效會更好。如傳統思覺失調藥物及新一代的藥物的療效未如理想,醫生可處方氯氮平給患者服用,但此藥會減低體內白血球,令患者抵抗力下降。另外患者應盡量放鬆心情,多參與社交活動,家人及朋友的支持與鼓勵亦有助患者重投新生活。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列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
陳友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