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電器回收園跳出黑箱

為配合廢電器電子生產者責任制條例最快於明年初實施,全球首個非「黑箱作業」模式的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設施會同期在屯門環保園落成,每年處理約三萬噸廢電產品,該項目的建築師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設施打破一般歐洲同類只是封閉式設計且謝絕外人「探訪」的慣例;相反,整個設計會是具公眾透明度,園內打造有一條長約二百米的公眾訪客廊,讓訪客從玻璃窗俯視四條回收線的運作,增加公眾了解回收技術及發揮教育功能。

電子產品及回收業界預計,通過實施廢電器電子生產者責任制條例後一年,當局會處理註冊及行政工作,完備後才執行新例,屆時銷售供應商有責任回收舊雪櫃、冷氣機等電器產品,該類產品就會送到全球首個非「黑箱作業」模式的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設施處理。

修復產品 送贈社福機構

負責設計這個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系統的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董事兼建築師Alexander Lush指出,項目最大的特色,是設有開放給公眾參觀的空間,當公眾走進入口,由左至右步行,便可看到接載廢電器電子產品的貨車上落貨,及後途經一個由工地內挖掘的原材料搭建而成的斜台,可以觀察整個回收程序。

設施又同時建立公共教育中心,公眾可以看到不同類型、已經修復好的回收產品,該些產品會送到社福機構作慈善用途,整個過程增加公眾的了解及推動環保教育。

他指出,系統項目最大難處是如何設計出結合面積有三千七百五十五平方米的四條回收線、公眾教育及員工工作間,因歐洲一般的同類設施,只需要設計處理廢電器電子的工廠,「好像一個黑盒,沒有人知悉裏面的程序」,但新的屯門回收處理中心則增加公眾透明度。

對應窗口通風 入內涼爽

另外為響應環保概念,建築物亦特意打造多個對應的窗口,加強空氣流通,毋須經常開啟冷氣機,都可以令入內人士身處涼爽空間。

樓高一層的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設施佔地約三萬平方米,四周圍繞着茂密的樹木,入口的正面是公共教育中心,右邊是公眾訪客廊,一路向右行,可從玻璃窗看到舊件儲存庫、檢查及量度舊件重量的運送區、優先處置區。

而最後是四條回收線,分別處理雪櫃、冷氣機、大型家具、洗衣機及桌上電腦,以及大小不同的電視及電腦螢幕;位於入口左邊的員工工作室則將不設參觀。

記者劉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