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考評局加考試費惹不滿

最近有一單有關教育的新聞,只是這報道並不起眼,得不到很大的關注。事緣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宣布來年的中學文憑試會調整收費,加幅為百分之三,這是去年考試費上升百分之二後再一次調整收費,在這兩次加費之前,考評局其實是兩年凍結考試費。在來年加費百分之三後,以報考中、英文及另外四科的學校考生來計算,總考試費用增加了八十二元。

平情而言,考試費上升有其理據,特別是考評局並不是政府部門,考評局的營運要做到自負盈虧,在應考人數下降及營運成本上升下,加費是無法避免的決定。問題是,大眾對考評局的印象卻停留在政府部門的觀感,若果我們瀏覽一下各網上的討論區,不難發現有評論將考評局加費和高官收入、各項基建支出、貧富不均扯上關係。

當然,現在社會對政府有很多不滿,但這些評論都誤將考評局和政府施政、政策拉上關係,反映的是不少人還以為考評局是政府部門,一個政府部門要加費,自然會引伸至整個政府施政的層面。一葉知秋,從考評局加費一事,可知目前政府的形象在社會中是如何低落!

除了網上的大肆抨擊之外,大眾彷彿對考評局加費所知甚少,例如考評局加費的原因,以及對清貧學生的補救措施。根據考評局的說法,由於考評局沒有政府經常性的資助,當近年報考文憑試的考生數目持續減少,考評局的收入便大受影響。而且考試的成本一直在上升,例如要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考生,提供特別的安排,這些都是額外的成本。

應考人數持續下降

從考評局的角度看,除了加費,當然可以用壓縮成本的方法來控制成本,但壓縮成本總有一個限度,加費從來都不是受歡迎的決定,筆者明白當中的痛苦決定。但明白歸明白,在同學方面卻是要面對加費這個不受歡迎的決定,特別是中學文憑試是每個就讀官津中學的學生必須應付的,這給人一種「肉在砧板上」的感覺,網上討論區中的一些留言,甚至建議考評局員工減薪,或是由政府高官捐獻一個月薪酬給考評局,總之背後的潛台詞就是要由政府對考試費上升作包底的安排,而增加考試費並不是一項選項。

從一個公共政策的角度看,考評局的角色定位其實和其他公營機構類似,即在法理上它們是獨立的法定機構,但在社會上卻擺脫不了政府部門的色彩。當考評局要在考生持續下降的大環境下自負盈虧,而大眾對加費又不表原諒,就注定考評局兩面不討好的困局。

更麻煩的是,公開試應考人數持續下降,即使來年加考試費可以暫時將營運上的壓力應付過去,但後年又如何?大後年又如何?今年應付文憑試的考生中,佔有五萬七千名學校考生,可是在六年之後,這個數目卻會下降至四萬二千多人,是否意味着考評局可以一再加費來應付?現在的反對聲音儘管不算響亮,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加費才是要注意的隱憂,這不單是一個對學生的壓力,而會是對整個社會不滿的一個宣洩點!

政府注資營運基金

考試費上調表面看是一個小問題,加了八十多元的考試費,考評局頂多是增加了五百萬元左右的收入,以政府的財政實力,大可補助這五百萬元的差距,從而令民間的怨氣稍減。可是,恒常化的營運壓力不可以用單一事件的補助來紓緩,反而政府可考慮注資一筆可觀的營運基金給考評局,使之有較大的營運基金來面對未來更嚴峻的局面。現時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四方八面,可以稍減一點考試費用,儘管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可免卻在民怨怒火上加添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