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強制驗窗計劃」於二○一二年全面實施,惟至去年,消委會接獲涉驗窗及維修的投訴急升五倍,由六宗升至三十七宗,不少涉及胡亂報價及貨不對辦,甚至誤導,反映相關服務質素參差,市民亦不了解驗窗計劃的強制檢查範圍,消委會認為屋宇署有需要加強宣傳,而市民在找人維修前亦要做足功課。
投訴人譚先生委託B公司更換四十隻窗鉸及開關掣,合共一萬二千元,師傅報價列明會用英國專用不銹鋼拉釘,又聲稱窗框的防漏膠膜及玻璃膠邊老化,恐驗窗會不合格,要求譚額外支付九千元做兩項工程,惟譚後來發現窗框有明顯縫隙,拉釘亦非英國製,向屋宇署反映後,更得悉防漏膠膜及玻璃膠邊非驗窗計劃的強制檢查範圍,目前個案轉交海關調查。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認為「英國專用」一詞含灰色地帶,「令人感覺似係英國製」,不排除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中的「虛假陳述」,而市民亦應多留意計劃範圍。
此外,有個案涉及有非合資格人士上門驗窗。投訴人張小姐委託一間「認可承建商」牌照的公司驗窗,職員上門視察稱要更換兩個把手,並要求支付五百港元「填表費」,後來又指維修有最低消費一千五百元,遂建議更換八個窗鉸及五個把手,合共二千一百元,張無奈答應先支付一千元訂金。不過,張翻查屋宇署網頁時,發現上門人員並不在合資格人士名單上,經向消委會投訴後獲全數退款。而屋宇署今年二月十五日開始向合資格人士發出「驗窗卡」,上面有該人的姓名及近照供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