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經濟入寒冬 最怕官僚等運到

隨着外圍環境欠佳,香港經濟寒氣逼人,失業率掉頭回升,港府坐困愁城,一味等運到,沒有推出任何應對措施,以致被議員批評為「三不減」。事實證明,港府不是「穩中求變、適度有為」,而是「無所作為、胡混度日」。

旅發局最新數字顯示,今年首季訪港旅客為一千三百萬人次,內地客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五點一,此推算今年全年旅客約五千四百萬人次,比去年減少五百萬人次,直接衝擊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可以見到,酒店及餐飲業協會上月就花紅、薪金及行業前景等作內部調查,逾三成八受訪者對前景表示憂慮,三成六相信有機會裁員及收縮人手。曾幾何時,香港客似雲來,酒店業一房難求,往往以「海鮮價」吊高來賣,如今這種盛況一去不復返,隨着入住率跌跌不休,酒店業紛紛自救,不少五星級酒店只賣三、四星的價錢,而三、四星的則只收旅館價,有的酒店表面上不減價,卻推出「買二送一」、「包五餐」等優惠,同減價無異。

其他行業也好不到哪裏去。零售業連跌十三個月,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傳統商業鬧市吉舖處處,最近更有經營數十年的羽絨服店結業,可謂一葉知秋。餐飲業同樣寒風勁吹,食肆結業噩耗不絕如縷,最近有食肆再推「一蚊雞」招徠,令人回想起當年沙士一幕。其實,連實力雄厚的大財團都驚呼現在的經濟是二十年最差,中小企更是掙扎求存,有調查顯示如果經濟持續低迷,將有兩成中小企捱不過這個「冬天」。最可怕的是,由於樓市下調,負資產宗數較去年急升數倍,足以敲響警鐘。

經濟不景氣,各行業叫苦連天,在昨日的立法會上,有議員關注政府有何措施應對經濟逆境,建議港府寬免大專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利息、撤銷各種辣招及減免地租等,紓緩民困。經濟政策因時制宜,隨着環境轉變而調整,本來是應有之義,不料港府官員竟然耍手擰頭,對建議一概拒絕,更聲稱目前樓價仍同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堅持不肯檢討辣招,因此落得「三不減」惡名。

顯而易見,港府希望借助此輪經濟周期壓抑樓價,甚至巴不得樓價跌得愈殘愈好。問題是,樓價跌到甚麼水平才符合市民的負擔能力呢?須知樓價升跌都是雙刃劍,狂升固然令人望樓興嘆,狂跌則損害小業主的利益,打擊經濟活力,影響消費市道。不少中產人士的主要財富就是自住物業,樓價跌得太急,何止剝奪中產血汗,令負資產噩夢重臨,更是動搖社會穩定根基,當年五十萬人大遊行已是前車之鑑。

患至而後圖,智者有不能。面對二十年來最差的經濟環境,港府施政不是審時度勢,靈活應變,而是悠哉游哉,無所作為,簡直就是坐以待斃。當然,不管外圍環境如何惡劣,經濟如何蕭條,民生如何艱難,都不會影響港府高官的高薪厚祿,難怪他們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