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學上班遇上大風雨的時候,總會出現亂子,然後大家就會將矛頭指向政府。周二上午,天文台在七時三十五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但教育局十分鐘後才宣布學校停課,令不少出了門的學生在暴雨中上學,回到學校才知道停課,於是又狼狽地回家。教育局的「慢半拍」,引來家長及學校的嚴厲批評。
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是有一套客觀的標準,例如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超過五十毫米雨量,而且下雨可能持續;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則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超過七十毫米雨量,而且雨勢可能持續。所以,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只按科學數據作標準,如何處理社會秩序,則交由相關政府部門跟進,教育局就是要根據暴雨警告資訊,按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安全上學及放學。
由於豪雨在不同時段及不同地區會有不同情況,因此教育局要考慮實際環境去判斷如何處理,亦不能鐵板一塊按數字簡單去應變問題,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除了教育局,學校和家長都有角色及責任去令學生安全地上學及放學。由於每間學校的環境及處境都不同,有些情況是整體雨量不算高,但可能個別地區的環境令個別學校容易發生意外,所以學校亦應靈活處理學生的情況。另外,每個家庭的環境都有別,所以家長亦要按自己的情況靈活處理學生上學事宜。當然,教育局、學校及家長應有共識去處理特殊情況,以免大家因擔心有負面後遺症而不敢靈活處理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