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路玩具可以治療長者腦退化?現今無藥物可根治腦退化症(俗稱老人癡呆),其實非藥物療法亦可有效紓緩病徵。青山醫院老人科推行「洋娃娃治療」,腦退化症的長者常變成「大細路」,「扭計」發脾氣及焦慮不安。洋娃娃可讓患者重新扮演父母或祖父母角色,將洋娃娃當是兒孫照顧,給予患者寄託,紓緩情緒不穩,更可刺激他們的早期記憶,減慢腦退化。
青山醫院老人精神科資深護師胡翠冰表示,腦退化症患者會失憶、表達困難及性格暴躁。青山醫院老人科每年約二千人次腦退化病人接受非藥物治療,其中「洋娃娃治療」較適合病情嚴重的患者。他們將公仔當成自己的親人般疼愛,「同公仔傾偈、換衫同梳頭,唔好睇小呢啲互動,其實可以撫平情緒,仲可提升自信心。」
曾有患者長期不與人交談,但每日將心事向公仔傾訴後,變得願意向人打開心扉。將公仔當兒孫,會否過於依賴或不肯放手?胡表示:「通常佢哋第二日瞓醒,已經唔記得咗個娃娃係孫仔,又可以重新玩過。」她建議患者出院後,家人可買個洋娃娃予患者延續「角色扮演」。但要留意,眼睛可閉合或發出哭聲的娃娃或不合適,以免引起患者不安。
另一種「懷緬治療」是透過懷舊事物刺激患者記憶。青山醫院搜羅很多上一代的懷舊物品及店舖設計,例如唱機、飛機欖、冰糖葫蘆、街市擺賣及涼茶舖等。胡翠冰說,此類治療,八十年代在外國十分流行,用於認知及記憶訓練。「長者年輕的時代,唔係家家戶戶有電視、收音機,涼茶舖成為街坊聚腳點,一齊閒聊。」腦退化患者可在「涼茶舖」聚首一堂,重溫昔日時光。
胡表示,大部分患者透過非藥物治療,成效顯著。一名八十多歲患抑鬱症的腦退化婆婆,曾有自殺傾向,經過懷緬治療後,性格變得開朗,更相約院友同到老人院做「鄰居」。她認為,藥物只是治療的其中一環,性格及情緒改善要靠耐性的行為治療。
今年是青山醫院55周年,院方與本版合作推出系列,連續四個周六刊登,讓公眾認識醫院服務,改善公眾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
記者鍾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