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寫的是時事評論,香港寫時評的老祖宗之一是查良鏞先生,據說當年殖民地政府制訂新政策時,也會參考查先生的社評。余生也晚,查先生寫政論的全盛時期,在下年紀尚幼,無緣見識。但據說查先生對政局的發展臆測屢中,哪怕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內地消息封閉,中南海竹幕低垂,而先生往往憑一些細微迹象,甚至僅憑領導人的一張照片,便能破譯出波譎雲詭的政壇變化,此等境界,筆者作為後輩,可謂心嚮往之,一直竊自琢磨,先生的成功,所憑者為何?
昨日本欄提過一件事,此事給查先生輕易料中,從中我們或可窺探先生本領的一鱗半爪。一九九六年,盛傳兩岸將會開戰,筆者當時仍是在學時期,就連大學內對兩岸關係素有研究的教授也言之鑿鑿,說開戰的可能性甚大。以我當時讀過的言論,唯獨查先生敢一言以斷,說絕無開戰可能,他甚至打趣說,如果自己仍在辦報,願意將整間報館作賭注。
事實證明查先生又料中了,兩岸最後連火柴頭也沒燃着一根。查先生後來說出訣竅,戰爭有戰爭的迹象,解放軍如真要攻打台灣,必先進行大規模的動員宣傳,當時整個福建沿岸卻連一張反台的宣傳海報也沒有,可見是次共軍只是空言恫嚇。先生一言,使我茅塞頓開,高手果然自有手段,當人人在緊盯着戰機的部署、戰艦的調動時,查先生卻從最簡單的海報宣傳上,直接得出結論。
當代不少分析員天天在甚麼大數據中打轉,但到頭來金融海嘯出現前沒能預知;過去幾年,很多人從資料分析中斷言,中國經濟必將「爆煲」,事實卻又不然。查先生的成功告訴大家,要分析問題,不必靠大數據,有時反倒該從簡單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