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港報關應修例接軌國際

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整體布局,中央強調「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相對於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也許有些人以為國際貿易中心的角色沒那麼重要,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香港的經濟發展能有今天的發達,全賴這三大中心鼎足並存,互相依靠,站穩陣腳,缺一不可,否則香港的經濟就會失衡而傾塌。所以,香港要如何鞏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是一個重要課題,尤其是面對「一帶一路」沿線至少六十多個國家的外貿商機,怎可錯過。

但要成為「一帶一路」的貨品集散地,最重要是流程暢順。香港一向是自由港,只要不是違禁品,任何貨物都可以在這裏自由貿易而毋須繳付關稅,這是優勢。不過,報關手續方面,香港是容許「先運後報」,有別於國際慣行的「先報後運」,這會影響到將來的「接軌」問題,必須設法解決,掃除障礙。

根據香港現行的《進出口(登記)規例》,任何商品(豁免者除外)必須在進口或者出口後十四天內辦理報關手續,並支付相關費用。這種「先運後報」的方式,以往為貿易雙方提供了方便,有助提升效率。但將來如果加入了「一帶一路」大家庭,而其他成員都是採用「先報關,後運貨」的模式,那麼香港便不能獨樹一幟,否則貨品交易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處理起來會複雜得多。

為配合將來的貿易流程所需,香港的報關手續便要修改為「先報後運」,當中牽涉到立法程序,所以有關工作應盡快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