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欣賞香港 轉型之痛

說香港是「福地」,回歸前沒有人會否認,即使六、七十年前香港還不是「金融中心」,依然有美好的歲月。老朽手頭有本高添強、黎健強著《彩色香港》,以圖片回憶上世紀四十至六十年代的香港。

其中一幅由一名在港度假美軍所拍攝,照片是一九四六至四七年間的香港仔大道,老朽之所以覺得特別親切,皆因我與母親逃難南下香港,小時候就住在香港仔大道一幢四層高的舊樓,這幀照片的說明勾起老朽不少回憶:當時離二戰結束不到兩年,畫面卻沒有一點戰爭的痕迹。一方面香港仔於二戰期間並沒有像市區其他地方,如灣仔、中區及紅磡等遭受盟軍的空襲;另一方面,香港戰後的重建工作比其他亞洲地區相對快速,到了一九四六年上半年,香港整體經濟已恢復到一定水平,貿易漸復常態。

除了香港仔,當年的元朗鄉郊亦恬靜宜居。如今,元朗發展一日千里,尤其南亞假難民不斷偷渡湧港,元朗成為他們主要聚居地,元朗鄉村近郊一帶,設有不少汽車零件場及廢物回收場,便經常見到南亞漢出入,警方日前的一次行動中,便在這些回收場拘捕七名懷疑非法工作嘅南亞聲請漢。

香港近年成為「難民天堂」,尤其是南亞兵團有恃無恐,作奸犯科如食生菜,究其因,就如本報「功夫茶」所講:「不爭自由博坐監,難民天堂真好歎」;假難民喺出面可以搵真銀,喺監房可以享清福,獄方仲特別提供符合佢哋宗教信仰嘅餐單添,真係照顧周到,冇神經政府認真唔話得。

明朝解縉有首打油詩: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老朽將最後兩句改為「歎死假難民,監房勝高樓」,不亦寫實乎?香港金融地位岌岌可危,今打造成「難民天堂」,未知算唔算轉型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