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政治凌駕藝術

無意貶低電影《十年》的探索性努力,然而一部本屬小眾、廉價製作的電影竟然登上大雅之堂,獲選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引發爭議不足為奇。有台灣學者指這部電影得獎的因素超越了電影本身,相當中肯。

正所謂,紅花還須綠葉襯,要成為最佳電影,必須其他方面也要優秀。以最近三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為例,今年的最佳電影同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去年的最佳電影同時獲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前年的最佳電影同時獲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獎,至於獲最佳提名惟最終未能脫穎而出的項目更多。《十年》則不同,孤零零地只獲得最佳電影一項提名並最終得獎,顯示電影界達人也認同該片其實乏善可陳,而電影監製致謝詞時坦言在製作上有好多不足,則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現。

如果說這部電影有特別之處,就是迎合了當前的政治氣氛,反映了本土價值,渲染了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朝廷強權的無奈感,是一部政治宣示遠遠高於藝術創作的電影。金像獎主席爾冬陞不諱言投票結果是情緒化的產物,又引用羅斯福的名言:最需要恐懼在於恐懼本身,可圈可點。在反權威成為政治正確的今時今日,該電影獲評最佳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指鹿為馬」——誰不支持本土派電影,誰就有可能被貼上不愛香港、取媚權貴、阿諛朝廷的標籤。

內地藝術創作要為政治服務,早已備受詬病,想不到香港電影如今也出現政治凌駕藝術的現象,可謂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