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嬰家庭不孤單

像「兩罐汽水」、「三盒檸檬茶」、「一張A4紙可以捲起佢」,林先生這樣形容二○一二年七月,十號風球「韋森特」襲港的晚上,在廣華醫院早產的次子朗森。林太懷孕不足廿五周,朗森便來到世界,體重只有一點七磅。經過醫護人員及父母悉心照顧,朗森現已三歲九個月,入讀常規幼稚園。該院去年重整早產嬰家長服務,成立關愛支援小組,讓朗森父母等家長以過來人身份與留院早產嬰的家長分享照顧心得,減低他們的憂慮。

廣華醫院去年出生的五千一百多名嬰兒中,一百六十七名屬早產嬰,其中近八成須入住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

未夠37周 主要器官未成熟
該院兒科資深護師蔡瑞萍表示,懷孕逾卅七周才屬足月,不足月的早產嬰腦部和心臟等主要器官未成熟,容易腦出血或心漏,需留醫至情況穩定才能出院返家。

她說,母親初見早產子女「插晒喉,又唔摸得,一定哭,有啲更會暈」。醫護人員向父母解釋嬰兒的情況,他們未必聽入耳。該院醫生、護士、專職醫療人員和社工組成團隊,在早產嬰留醫期間教導家長替嬰兒沖涼、餵奶的技巧,以及嬰兒出院後在家中使用呼吸機的方法等。支援小組成立後,更可安排經歷相似遭遇的家長與他們接觸,分擔照顧體弱子女的憂慮。

該院兒科護士蘇善蓮說,新一代父母生兒育女都是「一個起,兩個止」,不少家長初為人父母,照顧早產子女手足無措,更需醫護人員和同路家長提供指導。

林先生憶述,朗森出世後,先後腦出血和爆肺,甚至曾收過醫院來電指兒子「隨時過唔到今晚」,幸好經搶救後穩定下來,當年他與太太接到醫院電話都極度驚恐。

一聲「爸爸媽媽」 無盡喜悅

朗森留醫六個多月,林先生夫婦要長時間照顧朗森,將當時只一歲的大女交親人照顧。他又選擇降職減薪,與太太全力照顧兒子。直至兒子九個月大,不須倚賴儀器呼吸,夫婦倆才鬆一口氣。

雖事隔多年,林太想起朗森出生時脆弱、幾乎透明的身體仍不禁落淚:「除咗哭,都唔知可以做乜?」朗森的說話發展較遲緩,直至他兩歲半,終於等到他叫「爸爸,媽媽」,他們當時開心得無法形容。她希望透過支援小組的工作,鼓勵其他早產兒家長,與他們分享苦與樂。

記者蘇家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