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上月突要求港鐵提早檢討可加可減票價機制,當時許多人都感到錯愕,不知葫蘆裏賣甚麼藥。如今真相大白,按照日前公布的最新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及最新通脹率,港鐵將可加價百分之二點七,港府為免火燒後欄,淪為民怨發洩的箭靶,自然要打定防疫針喇。
不過,如果港府以為這樣便成功過關,則未免太過樂觀。今年是立法會選舉年,港鐵加價之日距離投票日子更只有兩個多月,不同陣營政黨必定以此作搶票議題,炮火全開,咬住不放,屆時港鐵固然窮於應付,港府同樣成為眾矢之的。民怨隨着票價年年遞增,程度隨時比票價累計加幅還要大,不是高官一句「港鐵加價是香港福氣」就可以化解。
那麼,港鐵加價有沒有斡旋空間呢?往年可能丁點兒希望也沒有,今年則有點不同,部分政界人士還在觀望之中。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港鐵主席馬時亨今年初上任,新人事下新作風,甚麼也變得有可能。特別是肥亨曾任問責官員,不僅政治敏感度高,而且相對重視民意和形象,處理加價爭議或會更加大膽和創新。有人甚至說,今次是港鐵重新上路、自我救贖的契機。
首先,這次加幅不算太高,全年額外收益只涉四億元,就算撤回加價亦損失不大,董事會的阻力相對較小。更重要是可加可減機制即將提前檢討,新方程式面世前暫緩調整票價,可謂順理成章。馬時亨履新必想有所作為,如何提升港鐵形象成為最大挑戰,今趟正是大好機會。
交通票價從來不只是民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現在談港鐵放棄加價或許有點天馬行空,但若以政治方程式計一計數,便知撤銷加價其實有賺無賠,絕對划算。日前港鐵跟民建聯陳克勤及陳恒鑌等見面,稱多年來派出的票價回贈優惠總值二十多億元。如果數據沒造假,港鐵實在太愚蠢,砸了這麼多錢不僅沒有贏得掌聲,反而招來怨言,何不來個釜底抽薪?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