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價自去年十月起開始下行,截至今年一月,累計下跌百分之九。樓價高位回落,轉勢明顯,民間方面已有聲音,希望政府當局能夠「減辣」,以防負資產現象重臨,但官方仍一再重申,現時還看不到撤銷「辣招」的條件。
回顧本港樓市,由一九九七年摸頂下滑,到二○○三年「沙士」肆虐那年跌到谷底,然後逐漸回升,破頂再上,算起來上升周期已有十三年之久。其實,香港樓市經歷過多次的起落,均證明了無論樓價飆升抑或狂瀉,對社會的經濟都會帶來不利的衝擊。盡量使樓價平穩,才是最健康的,但要找到平衡點卻絕不容易。
記得特區政府推出「辣招」,徵收雙倍印花稅,目的是要壓抑炒風,打擊短期炒賣活動,以紓緩供求失衡的問題。在不斷「加辣」後,物業按揭貸款也大力收緊,最高只可按六成,且若向銀行申請第二按揭,供款總額更規定不得超過收入的四成。但時移世易,樓市開始轉淡,是否還有維持「辣招」的需要,市場確實有不同的意見。
雖然政府表明「辣招」只為對付炒家,「首置」一族和正常換樓者可以不受影響,但物業按揭愈收愈緊,對「首置」一族和換樓者始終添加不少障礙。所以,政府若認為「撤辣」不是時候,筆者建議不妨考慮在物業按揭方面鬆鬆綁,方便用家入市,有利樓市健康發展。
須知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環境未許樂觀,本港多個行業亦陸續出現不景氣,穩定樓市便成為穩定香港經濟和民心的重要一環,切莫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