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潛移默化勝過硬橋硬馬

俗語有云:「受軟唔受硬。」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潛移默化,比硬橋硬馬好。特別是文化、思想及意識形態問題,如果太過強硬、直接、古板、官僚地處理,得出的結果可以是始料未及的令人反感。

正如今天,全世界講求的不再是船堅炮利的硬實力,而是主張創新、靈巧、多變的軟實力,後者才是真真正正地影響全球。很簡單,香港的小童連國歌也未必懂得唱,卻人人會哼迪士尼的《Let It Go》;上一代的小朋友可以不懂中國有體操王子李寧、中國女排郎平,卻一定知道日本有戴志偉和小志強;年輕一輩也許未看過中國四大小說,但絕少未看過日本漫畫;後生仔可以跟家人長輩零溝通,惟一定要在Facebook上與朋友建立關係……這就是軟實力的厲害而可怕之處,因為能把人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改變過來。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國家也洞悉軟實力的威力,在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創意與生產力兼備。由此可見,與其用老一套的想法死板地執行思想上的工作,不如深入一點,以軟性的手段將希望傳達的訊息讓人深刻地記住。

對於一些字眼、標誌、符號上的堅持,到底是否真的有必要呢?這個問題是有關方面需要考慮的。如果用強硬的手法,得出來的結果是否一如所願?若然得出來的結果是預料之外的差,那是否應該檢討?

我在想,海報上多了兩個字就要刪改,如果是在那個表演的對白中出現這兩個字,那麼有關方面會如何處理?難道會將之腰斬嗎?一國,是歷史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事實,也是不會因為任何事而動搖之現實,並不會因任何事、任何字的出現而有所改變。你要令人認同,本身也要有很強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