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問題表面上看是政治爭拗、人心不齊,實際上卻是少有人對香港盡心盡力。
香港從來是移民社會。四九年前,香港對內地完全開放,自由進出,香港只是打工做生意的地方,與新加坡等差別不大,就連洋人也與中國人一樣,在香港都是流動的,可以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形容。四九年改變了香港與內地的關係,香港人口多了,也多固定下來,但移民來港的還是不停地向外移民,香港只是過渡,連新界原居民也大批地移民,無能力的才留下。殖民地政府在香港容易統治,不管貪污、種族歧視、不民主,香港的中國人居民還是逆來順受,至多是一兩場迅即被鎮壓的動亂,連愛國的左派陣營也以移民出國為尚。
轉變的時刻來自內地的發展及發達國家的衰落,移了民的要返回香港「搵食」,但這種經濟誘因並沒有改變他們過客的心態。就連在回歸後加入左派政黨的人,也是抱着「搵食」心態,不少有能力的人還是不會放棄移民、拿外國護照的取向。香港變成三分之地:已移民的回流、正在努力的找機會移民,以及剛移民到港的還在適應。本來退休在港的長者應是愛港建港的基礎,但大多屬貧窮,三餐不繼,生活和疾病逼人,哪有餘力?
或許本土派冒起是一種反動,惟他們的本土全屬虛假,沒有歷史和根,他們的作為便是無知盲動,還可加上投機,破壞香港可以,哪來建設?
真心建設香港,需要拿出真心真意和努力,但去哪裏找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