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腺結石 食嘢下巴痛

民以食為天,但吃東西後下巴腫痛,享受美食變成苦事。耳鼻喉專科醫生指出,口水腺出現結石會阻礙口水分泌,患者進食不久即感下巴腫痛,須待進食後二至三小時,積聚於管道的口水減少才消腫。若結石太大,令口水腺發炎,更可能要將口水腺切除。醫生建議市民日常多飲水和保持口腔清潔,減低口水腺出現結石的機會。

口水是幫助食物消化的第一關,耳鼻喉專科醫生陳熠表示,口水腺包括位於耳朵前方的腮腺、下巴兩邊的下頜腺,以及舌頭底的舌下腺,分泌出來的口水經細小管道流到口腔,將食物混合。腮腺將口水穩定地流入上顎,下頜腺在進食後分泌較多口水流入舌底。

牙患增口水酸度易結石

由於下頜腺分泌的口水鈣質較高,故該處形成結石較常見。若口水分泌減少、鈣濃度增加,鈣質容易積聚成為結石。若市民口腔有牙患,口水酸度提高,亦增加結石機會。口腔細菌多,令鈣質黏附,也會形成結石。患者多屬卅至六十歲男性,但半數患者無病徵。

他解釋,結石在口水腺的細小管道形成,阻礙口水流入口腔。口水積聚在管道,下巴便會腫脹,尤其進食時,情況最嚴重。若結石直徑小於三毫米,可透過進食或市民心想着酸的食物,增加口水分泌,將細小結石沖走。但若結石太大,此方法有反效果。

治療方面,若結石積聚於接近管道出口,醫生可在出口(界刂)一刀,將出口加闊,取出結石。若結石超過一厘米,就需要將結石所在的口水腺切除,避免進食後下巴腫痛。

術後或影響面部神經線

陳熠稱,口水腺結石並不常見,估計平均每間公立醫院每年只有十多宗病例,私院約兩宗。病例雖少,但對患者構成一定困擾。病人以手術切除受影響的口水腺,對整體口水分泌影響不大,但手術有機會傷及面部神經線,或影響面部活動和味覺。

他表示,部分病人同時有蛀牙或牙周病等牙患,建議市民日常多飲水,更要注重口腔衞生,減少細菌孳生。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刊出。

記者蘇家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