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壓力,一旦難以承受又找不到可信賴的人傾訴,最終無法逃脫及找到出路,就有可能走上絕路。自殺問題近日廣受社會關注,客觀上反映現行學校教育的內容及方式上存在值得檢討的空間。
早前教育界圍繞小學三年級「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爭議,鬧得沸沸揚揚,焦點的議題是學生被迫過度操練,為各類評估考試不斷加碼練習,佔去小朋友的玩樂時空,不利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健康成長。爭議的背後,反映教育政策未能與時並進。
日前有傳媒介紹歐美國家新興的「課前預習、課堂互動」的新教育方式,被稱為「翻轉教室」,由學生採取主動以增加學習的自主投入性,取代教師主導的角色;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及理解進行學習,教師改作引導者。現時新加坡及台灣已相繼引入這種新教學法,香港要追落後,教育局在過去三個學年雖然舉辦多場相關的培訓課程,但進度緩慢,在軟硬件的配套上,未能及時提供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教學人手與學生的比例存在緊張與不足。「翻轉教室」受學生歡迎,但相應的準備工作同時令教師要投入更多精力,教育局需要調整政策,增撥資源以利推廣新教學法。
早前為應對學童連串自殺事件帶來的挑戰,教育界要求局方支援,以便學校舉行更多工作坊及增聘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學童自殺數字上升僅是教育問題的冰山一角,教育政策作為青年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檢討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