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與丈夫離婚後,我與女兒相依為命,不自覺將所有焦點放在她身上。後來女兒長大了,很抗拒和我溝通。我的情緒跌入谷底,甚至想過了結生命……」
在他人眼中,陳女士是典型「怪獸家長」。由於擔心女兒在單親家庭下成長有所缺失,就算收入僅夠餬口,琴棋書畫仍然樣樣學,目的只為給予孩子最好的,培養女兒成材入大學成為陳女士唯一目標。
當女兒達不到她要求時,不自覺情緒升級,憤怒加上失望令她不受控。女兒起初不忍媽媽傷心,努力做好媽媽及別人心目中的「乖乖女」。到青春期,女兒發現自己總是活在他人要求下,壓力大得喘不過氣,希望掙脫,表現自我。自此,女兒每天因小事與陳女士吵鬧,家中氣氛很差。有時更會冷戰,女兒在房內避而不見,母女關係現裂縫。
近日,社會上充斥對家長的指控,說他們的壓迫令孩子心靈受創、失去快樂童年。但有誰會聆聽家長們的壓力與需要?又有誰明白催谷孩子的背後是來自那份不安與恐懼?透過家長小組,陳女士了解到自己的身心靈健康對女兒的影響,學懂善待自己的重要。更嘗試以互動方式回應子女,探索女兒負面行為背後的情感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向女兒表達愛意。
與此同時,家長之間也建立了支援網絡,同行尋找與子女的溝通路。後來,陳女士的情緒改善,他們的親子關係慢慢地修補了。如欲查詢服務,可以致電3106 4673與 「SUN TEENS 青少年精神健康計劃」與負責同事聯絡。
聖雅各福群會學校社工服務隊長
林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