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地產大亨特朗普向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又邁進了一步。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認為,特朗普完全不適合成為美國總統,他的民粹主義傾向令人困擾,但特朗普卻獲得民意的支持。
民主的選舉,選民主宰一切,是悲劇也好,是笑話也好,都是選民造成的結果。選民在理性與情感間作出抉擇,特朗普的粗口道出了部分選民心中不能說的秘密,他的口號「讓美國再強大」,讓他大受歡迎。上次選舉奧巴馬會勝出,就在於他的口號「改變」。民眾厭倦了布殊政權,期待改變,奧巴馬的「改變」讓選民眼睛一亮。
克林頓競選時說,「笨蛋,問題在經濟」,要挽救經濟和頹勢也打動了民心,都成為了致勝密碼。
民主黨的桑德斯正和希拉妮一爭高下,桑德斯在他的競選造勢大會上說,今天我們不僅是選總統,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要把美國的潛能激發出來,創造美好的未來,他的話語也獲得了不少的掌聲,讓希拉妮在黨內遇到了強敵。的確「改變」是極具吸引力的口號,改變存在於人與事中,改變必須以貫徹毅力來實踐之,有人害怕改變而逃避,則永遠難以邁向成功之路。
奧巴馬的「改變」口號,成就了他的總統路,同樣地個人成敗的關鍵,取決於學習和改變的速度,而每個人均有不可忽視的潛能,需要去開啟,更可能由於「改變」得以再生。
今探究特朗普現象,他改變了美國人對政治人物的看法,尤其支持他的選民大都是年收入五萬美元以下的窮困白人男性,他們無能力改變自己,只有支持特朗普作為宣洩,尋求改變的動力,這場總統大選正是美國人尋求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