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高鐵一百九十六億元追加撥款獲突襲剪布通過,餘下最敏感的一地兩檢問題隨即成為社會焦點,雖然目前仍處於比初步更初步的口水戰階段,但已在中港兩地爭論得沸沸騰騰火花四濺。觀乎北京的態度,一地兩檢事在必行,分別只在於究竟採用哪種立法方式,令整個落實過程走得順暢一點而已。
按照朝廷的路線圖,高鐵撥款衝破財委會拉布陣後,下一站目的地就是落實一地兩檢,然而時間表並不倉卒,前半段只會以低速緩緩前進。須知,一地兩檢的核心是內地人員在港執法,觸及一國兩制最敏感的地帶,不管以哪種方式實施,不管有甚麼承諾保證,泛民都不會收貨,必然群起攻之,「誓死抗爭」、「守護我城」,政治氣溫急升,不利建制派選情,所以九月立法會選舉前,必定看不到一地兩檢方案出台。
有人甚至說,反正高鐵的通車日期已押後至○八年第三季,時間充裕得很,隨時過了明年三月特首選舉,當局才會將立法程序擺上議程。當未來兩場重要選舉塵埃落定,一切政治不穩定因素消除,一地兩檢便可全面提速,以三百五十公里的最高時速直奔,務求在明年七月前駛達終點,結束爭議,為下屆政府掃除政治地雷。當然,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一地兩檢能否平平安安抵站,沿途會否橫生節枝,只有天曉得。
倒帶重看,當日兩地政府把高鐵通車日期大幅延後,原來運算所依的不是數學算式,而是一條政治公式:假設由一七年三月後將一地兩檢立法提上議程,一旦遭到泛民拉布,兩、三個月未必成事,安全起見需預留一年緩衝期,以此推算,便最早也需等到二○一八年下半年了。
對北京來說,高鐵不僅是打通兩地經濟脈絡的大樞紐,更是加速中港融合的大動脈,別具象徵意義,而兩地兩檢猶如這條大樞紐、大動脈的一個傷疤,美中不足,而且有損國體,難妥協也。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