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財委會在泛民議員離席抗議下,留有空間給代主席陳鑑林迅速剪布,以不記名的舉手方式表決,在一分鐘內通過高鐵一百九十六億元的追加撥款,因而可以趕及在本月底政府所謂的「爛尾」死線前通過。事情的發展都在預期之內,大家依劇本演出,結果不令人意外:泛民的角色是監察、打擊政府;建制的角色則是抗衡泛民,維護政府施政。
這是一場打擊政府與維護政府的鬥爭,也是拉布與剪布的角力,更是泛民與建制的對抗。經此一役,鬥爭格局已有基本劇情模式。今日立法會內,具爭議性的議題多的是,讓泛民可以不斷在不同議題上拉布。建制方面,由於人數有優勢,只要議題到投票階段,就可以通過。於是,劇情就是泛民發動拉布,透過程序空間推遲表決,建制則先就讓泛民吵幾天,然後手起刀落剪布,以投票決定結果。之後,雙方互罵,再等下一個議題繼續爭拗。
在這個政治角力過程中,泛民繼續鞏固對政府沒有好感的選民,建制就爭取不滿逢中必反的選民,當然還有蛇齋餅糉的選民。因此,雙方樂於發揮打擊政府及維護政府的角色,各取所需。問題是,這些政治角力消耗不少社會成本,也造成社會撕裂。
很明顯,議員考慮的是政治利益,不知不覺放下了社會整體利益。今日激進力量已得到授權,社會兩極進一步拉闊,鬥爭進一步加劇。拉布對一些持激進路線的人而言已不符合胃口,故惡鬥不單未定,而且會進一步激烈。未來我們會觀看到更精彩的劇情,但每個香港人都要付出昂貴的門票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