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一國兩制是講求融和之策

立法會財委會主席決定加開會議,審議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的追加撥款申請,更將千多項無謂修訂改為三十九項,一方面保障了議員辯論權利,亦令這項對香港非常重要的項目,可以如期在死線前得到撥款,以免一項已投資了數百億元,亦完成了七成的工程爛尾。實際上,這已經是一個妥協的安排,但仍有人大表不滿,認為這是違反程序及公義云云,預計一浪接一浪的議會「襲擊」將會繼續!這種混亂,確實令人擔心,一國兩制如何走下去?

日前,立法會主席提到「一國兩制」,指在回歸後中港兩地的縫隙愈來愈大,原因在於港人原本期望內地會愈來愈開放、文明和民主;內地亦認為香港人會愈來愈理解內地情況,只要互相包容就能順利前行。但不幸地,現實似乎往相反方向走。香港現時政治的主流脈絡,就好像察覺不到問題,大家都像要打倒對方,卻不知道這是促使香港一步一步走入窮巷的舉動。

很多人,今天見證了國家的成功,見證到輝煌的一頁,他們在經濟急速發展過程中,得到不少甜頭。因此,這些人眼中,一國兩制是建基於經濟大於一切的前提,任何事也要依靠強大的國家後盾。在今天,這個想法不完全錯,但略嫌未夠全面,只看到了今天的部分而忽略了歷史。

我們一批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即國家較困難的時候已經主動了解內地,明白到當時一國兩制之確立是建基於國家統一、民族融和的大概念之下。故今天談的甚麼經濟利益、強大後盾根本並不存在。因此,我們一直主張的都是理性和平的溝通。面對着存心要破壞香港的人,當然可以用強硬無比,以暴易暴之手法。但我們必須考慮清楚,當年構想出一國兩制,辛苦確立這融和方式的宗旨,是否希望矛盾出現?是否希望社會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