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少年時舉家移民德國,但十多年前回流香港並到國內工作,認識了一名商家,找他派駐德國開辦聯絡處,於是兩年前返德,但一直租人房子。上星期終於一償所願,在杜塞爾多夫買了樓;類型和地區有點像元朗的錦綉花園,不過價錢只是其三分之一。
問他為甚麼買房子,得到的答案是「為了孩子」有多一點空間,連為何返回德國也是「為了孩子」。他說孩子上德國的幼稚園,所謂上課其實是學做一個正常人,內容大部分是「玩」、「遊戲」、畫畫、唱歌跳舞。課程主要是角色扮演,令小朋友盡快認識社會、和同學和睦相處。學字的內容不多,數學課更是去超市購物和計算,他認為如果孩子在香港讀書太辛苦亦欠啟發性。德國國民教育全免,香港幼稚園每月收他五千大元。朋友說為了孩子而返德國,待孩子長大後多數會在香港安度晚年。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們都是為了孩子而計劃。香港是一個典型商業社會,競爭激烈,父母都怕自己的孩子給人比下去,紛紛替孩子「增值」!無意中或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許多無謂的壓力。現時學生課堂教學時間多,加上課外活動和家長的「增值」活動,孩子其實是喘不過氣來,童真全無。
將德國和香港的教育來比較,看見香港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確壓力重重。面對近日的學童事件,假若我們還未醒悟過來的話,我們的小孩子將會繼續受苦。現在的問題是多元因素,似乎要各方面共同協力,問題才有機會改善。教育局長召開特別會議,希望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