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博大霧輕舟難過萬重山

按照朝廷的政治套路和「治國理政」經驗,遇到地方發生「旺角暴亂」這樣的事情,首先是將其定性在一個「高度」,一種十分嚴重的程度,用霹靂手段強勢鎮壓,穩住局勢,震懾四方,防止任何反彈,動員一切社會輿論強烈譴責暴力,強調它的危害、危險性,批判一切為「暴亂」、「暴力」解脫、「尋求合理性」的「奇談怪論」。這樣的聲勢和工作一定要大張旗鼓做在明處,場面愈大愈好,「炮火」愈猛愈好,因為「鎮亂鎮暴」佔着法理人心。

然而,作為政治經驗極為豐富、老到成熟、明察秋毫的執政者,朝廷面對處理「旺角暴亂」這類事件絕不會止於此,絕不會止於這些「表面工夫」,一定會「深挖細找」、清楚理析事件的社會成因,當地政府和領導人的管治及施政責任,這件事,朝廷會做,更會責成當地政府和領導人做。而且要做好,要到位,要正確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深入全面檢討。第五代治國理政、從嚴治黨,十分強調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的「主體責任」。香港回歸第十九個年頭發生「旺角暴亂」這麼大的事,香江府衙、行政長官怎麼只可能「譴責暴徒」、「抓捕涉案分子」,而不反思反省事件發生的「深層次原因」,不反思反省自己的管治責任就能向中央作出交代、向港人作出交代呢?全中國、全世界有這樣博大霧就能「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地方政府嗎?

不錯,旺角暴亂發生後,反對派中的許多人「輕描淡寫」的譴責暴力,集中火力要求檢討事件成因,直指此事件和CY的管治惡劣有關,想乘機再掀「倒梁」潮。這不奇怪,多少年來不管遇到甚麼事,反對派都是這樣幹的。但這能成為當局迴避檢討事件成因和管治問題的理由嗎?當局不檢討,社會各界和輿論會檢討,政府只會更被動,形象更不堪,管治更困難,災禍不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