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習近平沒有公開活動,但各大官媒一直「炒舊聞,炒舊作」,把有關習近平的「消息」放在頭條。這些年習近平無論「大事小情」天天上頭條已經成為「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規矩,大家也習以為常。
春節過後,習近平第一單大活動,就是在一天之內視察調研三大央媒,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御臨之前,上面當然已作好了隆重周密的接駕準備,一定要讓今上「朕心甚慰」。因為這三大央媒都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要讓他們對最高領導人心悅誠服、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擁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中人若能有「別出心裁」的表示那就更加「難能可貴」,成效昭彰。
既然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筆桿子如林,那麼操其本業,賦文作詩之類乃是「強項」。於是新華社一位副主任蒲先生賦詩《總書記,您的背影我的目光》,他「激動地」寫道——這首詩我醞釀了很久,快要刮肚搜腸,它擁堵我的血管與神經,它伴隨一帶一路的駝鈴……詩句環跳在我任督二脈上,撕開我的胸膛,您的背影我的目光,您步履矯健昂首向前,我們會繼續聲音亢亮,疾走在小康征程。
此詩感情澎湃、熱血激昂、充斥口號,是「我黨詩作宣傳中的常見表達」。只是過於掏心挖肺、開膛破肚,「鮮血淋漓」,不如新華社另一位「女詩人」的合唱之作《習風新華,相信未來》「含蓄溫婉」。最重要的是,她用了「相信未來」作詩題,更能讓習大大想起自己青年時代的崢嶸歲月,倍感親切。這裏「有段古」,且容筆者先摘錄這位女詩人之作再慢慢道來。「當總書記的身影來到我們中間,當新華人的期盼成為落地現實,我一如往常地凝望着紅瓦磚牆,在行勝於言的追尋中寫下,相信未來……聆聽着總書記親切入心的聲聲囑託,用孩童般的求真寫下,相信未來……」
時光倒流四十八年,一九六八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在廣大青年特別是幹部子弟中「手抄本」流傳着一首「朦朧詩」——《相信未來》。那是一個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破四舊的紅色年代,除了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和革命的詩篇,皆為「違禁作品」,都在革命大批判的炮火中,人民尤其是青年極為苦悶。這時一位化名食指的年輕人寫下了「反潮流」的詩篇《相信未來》,驚世駭俗,大家爭相抄傳——「當蜘蛛網無情地盤封了我的爐台,當灰燼的餘煙嘆息着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向那湧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撐起那托起太陽的大海,搖曳着曙光那支溫暖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作者「食指」是軍隊幹部子弟,曾經「上山下鄉」,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識青年,二十歲時寫下這首詩。習近平和他有同樣的「農村插隊」經歷,同樣在文革中「因父親有罪」成了「黑五類」子弟。當年的京城幹部子弟最是相知,有共同的家世、理想、信念和苦難。那時在那個失落、迷茫、苦悶、憤世、悲哀的年代大家讀到《相信未來》是多麼的激動震撼,非今人所能感受萬一。
新華社女詩人的「模擬」之作當然相當拙劣,不過可見她的苦心。不知習近平若見到此《相信未來》會否想起彼《相信未來》?他會給中國一個甚麼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