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小眾政治認同

近日在印度的哈里亞納邦,因族群問題發生了大規模的暴亂事件,甚至導致軍方需要發布格殺令平亂。事緣於該邦的主要族群賈特人一直享有較高地位,要求與其他地位較低的種姓一樣能夠在政府部門獲得工作職位配額。同時在美國,因為紐約一名華裔警員在執勤時誤殺了一名黑人,被陪審團宣布罪成,面臨十五年監禁的重判,引發大紐約地區,以及美國及加拿大兩國超過四十座城市發生大規模的華裔社群示威,認為華人在當下的惡劣警民關係政治氣氛下淪為替罪羔羊。

兩國不約而同因為小眾政治認同而引發了大規模示威抗議,甚至演變成暴亂。事件的根源,均是緣於社會當中的一種小眾政治認同,包括事件當中根據膚色、信仰、階級以至特定價值觀等元素作為認同對象,並以此凝聚政治動員的能量。可惜此類認同具有很強烈排他性政治傾向,當形成政治連結時,便容易產生更大的分裂性。

這一類的小眾認同,實際上緣於社會當中的巨大不信任感。美國發生多起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事件,導致警民關係惡劣。印度種姓制度根深柢固,對下等種姓的歧視和迫害嚴重,高等種性不滿事件中的反向歧視,自認是受害者,社會激烈矛盾一觸即發。小眾政治認同已經開始損害到兩國社會的公共空間,兩國實行選舉政治也無法解決問題。這種狀況在香港又是何其相似,社會所有人之間的高度不信任、當中部分群體面對着理念上和實質生活上的困難,都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