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官媒詩社與媒體姓黨

二○一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國官媒好戲不斷,高潮迭起。最高領導在一天之內,連續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調研。所到之處,早有準備的媒體領導和員工,夾道歡迎,聆聽指導,鼓掌握手,笑意盈盈,拍照感言,紛紛發布到社交媒體晒幸福。

千詩競發 萬眾歡騰

最有意思的是新華社一位副局級的蒲先生,以筆名「樸拙子」賦詩《總書記,您的背影我的目光》。詩中稱:這首詩我醞釀了很久/快要刮肚搜腸/它擁堵我的血管與神經/它伴隨一帶一路的駝鈴/以及巨輪高鐵暖風浩蕩/可詩句環跳在我任督二脈上/撕開我的胸腔/總書記,您的背影我的目光/您步履矯健昂首向前/我們會繼續聲音高亢/疾走在小康征程/總書記,您的背影我的目光/我和眾多新華人崇敬的目光(摘錄)。

這首詩很快在網上流傳,眾說紛紜,有驚愕,有譏諷。由於被誤傳為另一位浦姓女記者所作,從網友發布的微信截圖來看,浦女士一邊澄清她「不是那種風格」,詩是「新華社參編部副主任蒲老大作,不要誤傳」,一邊在微信群盛讚她的詩人同事「悲天憫人兼濟天下的情懷愈發有屈子、杜公之風」。

很快不甘落後的她,也賦詩《習風新華,相信未來》。詩稱:當總書記的身影來到我們中間/當新華人的期盼成為落地現實/我一如往常地凝望着紅瓦磚牆/在行勝於言的追尋中寫下:相信未來/聆聽着總書記親切入心的聲聲囑託/用孩童般的求真寫下:相信未來/我堅信人民對於我們的期待/銘記新華社記者的神聖職責/敢管地球,勿忘人民(摘錄)。兩首詩一出,網友驚呼新華通訊社成了新華詩社。於是紛紛跟風作詩,有附和的,有調侃的,一時間千詩競發,萬眾歡騰,套用當年擅寫這種詩的郭沫若的話說:詩歌的春天來了。

可能是新華社太文藝範了,中央電視台歡迎總書記的是大幅標語:「央視姓黨、絕對忠誠、請您檢閱」。民眾這下明白了,原來以為中央電視台的中央,像「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人民政府」一樣,和人民多少還有點關係,至少像《人民日報》一樣,還得以人民的名義。現在人家認祖歸宗,外姓人還有甚麼好說的呢?

社會撕裂 對立兩營

總書記在視察中明確指出: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包括娛樂、廣告在內,所有的媒體節目都要講導向。圍觀者鼓掌歡呼,遠處不開眼的任志強任大炮微博發問:「人民政府啥時候改黨政府了?花的是黨費嗎?別用納稅人的錢去辦不為納稅人提供服務的事。 」

儘管都知道中國的媒體是黨管、黨辦、為黨服務的,被稱為黨的「喉舌」。但就像軍隊雖然歸黨的絕對指揮,實質是黨軍,但還是叫人民軍隊,名號「人民解放軍」一樣,媒體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強調多反映人民呼聲。特別是一九九八年朱鎔基視察中央電視台時,題詞 「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鑑,改革尖兵」。在場的白岩松憶述,當寫到「群眾喉舌」時,陪同的中宣部長提醒應是「黨的喉舌」。總理朗聲說:「我沒有寫錯!為這十六個字我想了一宿,天亮時血壓都上去了。」

媒體姓黨,雖然符合事實,但考慮過民眾的感受嗎?本來在講和諧社會、階級調和,淡化社會矛盾,現在高調宣揚媒體姓黨,人民會怎麼想?中國本來就存在趙家人和非趙家人的權益分野,現在姓黨的媒體和不信黨的輿論,會不會造成進一步的社會撕裂?

正如任志強微博所言:「徹底的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了?當所有的媒體有了姓,並且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時,人民就被拋棄到被遺忘的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