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署斥80萬 推自動測污水

【記者梁可瑩報道】渠務署每年要抽取四萬二千個樣本、進行逾廿五萬個測試,確保流入大海的污水對環境無不良影響。為節省工夫及提升測試效率,該署花八十萬元引入全港首部自動化生化需氧量測試儀器,除可加快測試工作,又可避免計算上出現手民之誤。

現時香港的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為約九成三人口提供服務,系統包括總長約一千七百公里的污水收集系統網絡,以及約三百座污水泵房處理設施。從住宅、商業和工業處所收集的污水,足以注滿過千個標準泳池。

渠務署高級化驗師鄧天祜表示,所有污水都要進行處理,才可排出大海稀釋和沖散,渠務署轄下的化驗室,每年須處理二十五萬七千個分析,並要在各階段抽取樣本驗「生化需氧量」及「營養物含量」了解細菌數量,另外亦要驗大腸桿菌含量。其中沙田中央化驗室佔七、八成分析宗數,屬最大型的化驗室。

下月沙田率先用新儀器

鄧天祜指出,眾多化驗工作中,以驗「生化需氧量」步驟最繁複,需由一名化驗師準備稀釋水稀釋樣本,放置樣本到恒溫培養箱五天,了解其溶氧濃度跌幅,下跌愈多,代表愈多微生物在污水。由於處理污水需求增加,化驗人員人手緊張,該署從荷蘭引入了一部價值八十萬元的自動化生化需氧量測試儀,可自動將污水樣本準確稀釋,讓化驗師騰出時間,提升成本效益,「基本上放工撳個掣,之後就唔使理」。測試儀下月會率先到沙田中央化驗室「服役」,如效果理想會逐步拓展至其他化驗室及測驗範圍,冀達致七成分析都可「自動化」。

另外,渠務署亦提升了化驗室資料管理系統,加入儀器及設備校正、監察測試進度及發布測試報告等功能,工作人員可隨時從內聯網取得資訊,節省時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